登录
注册
积分:0
开通VIP会员 · 享八大权益
未开通
农小蜂VIP , 您的专属数据定制管家
立即开通
退出登录
绿色食品牌(预制菜)“链长制”内参(总第3期)
2023-02-09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
我要定制
免费咨询

云南唯恒基业科技有限公司长期关注并服务于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链, 2022年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王予波省长提出“深入推进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塑造绿色发展新优势。实施产业强省三年行动,按照建立一个工作专班、制定一个行动计划、完善一套政策的推进机制发展重点产业。” “链长制”的工作机制将有助于各级地方政府推进产业链的强链、补链、固链、延链,推动产业链集群集聚发展。


绿色食品产业“链长”内参重点聚焦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1+10+3”(“1”:粮食;“10”:茶叶、花卉、蔬菜(含食用菌)、水果、坚果(核桃、澳洲坚果)、咖啡、中药材、牛羊(含奶业)、生猪、乡村旅游;“3”:烟草、甘蔗和天然橡胶)产业链,将长期为政府、企业、产业研究机构提供产业链建设、产业链解构、产业企业分析等信息及参考,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1 内参提要


本期以山东省和红河州的链长制推进方案为研究对象,阐述“链长制”模式下,政府出台的相关意见、办法及创新举措,洞察推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


本期以预制菜产业为例,进行产业链案例分析及产业链企业分析。在产业链案例分析中,对预制菜产业链图谱、市场参与者、产业的发展进程及趋势进行分析。在产业链企业分析中,对涉及预制菜相关产品的上市企业进行分析,以安井食品为案例,进行了详细分析。


2 “链长制”洞察


2.1 山东省全面推行“链长制”


山东省政府2020年7月2日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化改革创新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全面推行“链长制”。山东“链长制”聚焦10个重点产业35条关键产业链,每条产业链形成“1个图谱”和“N张清单”,以工程化、项目化方法开展规划设计。


“1个图谱”:精准绘制产业链图谱,

“N张清单”:分别形成产业链龙头骨干企业清单、主要配套企业清单、锻长板重点领域清单、补短板突破环节清单、关键产品技术攻关清单、可对接的省外头部企业清单、可对接的省内外科研机构清单、可对接的省内外社会基金清单、重点产业区域布局清单、重点项目清单等。


随后山东省各地市陆续出台具体措施,为链长制落地提供顶层政策保障:


德州:2020年1月4日,出台《德州市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济南:2020年8月13日,济南市召开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工作专题会议,实施产业链“链长制”;

菏泽:2020年9月28日,出台《关于实行重点产业“链长制”的通知》;

聊城冠县:2020年9月,根据区域产业发展特点,梳理出9条重点产业链;

淄博沂源:围绕医药、医药包装、节能环保、高分子材料、电子信息、纤维材料等六条特色产业链,详细列出了链主企业名单。


2.2 红河州构建“1+3+12+N”链长制工作机制


2022年以来,红河州全面推行重点产业链链长制,根据《推行链长制落实“六个大抓”实施方案》,构建“1+3+12+N”链长制工作机制。


1个中共红河州委产业创新发展委员会:由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任双主任,以权威、高效、专业、扁平化推动工作;

3个办公室:产业保障推进办、产业链链长办、项目保障办,“三办”职责各有侧重,又相互融合;

12条重点产业链:分为3条千亿级、9条百亿级,由相关职能部门一把手担任链长,开展调查目标企业,协调推进谋划项目、开展精准招商、推进项目落地等工作;

N个作战专班:落实细化任务、高质效完成每一项工作。


3 预制菜产业链分析


3.1 预制菜定义


预制菜是以农、畜、禽、水产品为原料,配以各种辅料或食品添加剂,经过分切、搅拌、腌制、滚揉、成型、调味等工艺加工后可直接进行烹饪或食用的菜品,以便捷高效为特点。


1、广义预制菜


广义预制菜从温度带考虑分为冷冻、冷藏、常温类。从品类形态考虑,包括速冻菜肴、烘焙半成品、中式面米、速冻肉制品等调理食品与净菜、常温料理包和自热食品。


 

2、狭义预制菜


狭义预制菜是速冻菜肴食品,可以看作是“速冻食品+复合调味料”的结合,包括生制、熟制菜肴产品以及黑椒牛肉等。


3.2 预制菜分类


预制菜按照加工程度由难到易,可分为即配食品、即烹食品、即热食品与即食食品四大类。


即配食品

指经过清洗、分切等初步加工(只是物理加工)而形成的小肉块、生鲜净菜等,需要自己动手炒制。


即烹食品

指经过相对深加工,按份分装冷藏或常温保存的半成品材料,可以立即入锅,加上调味品进行调理的食品,如小酥肉、椒盐排骨等。


即热食品

指简单加热即可食用的食品,如包装好的梅菜扣肉、佛跳墙、花胶鸡等。


即食食品

指开封后可以直接食用的调理制品,无需烹饪,开袋即可食用,如烤鸭、无骨凤爪、火腿等。


3.3 预制菜产业链图谱


预制菜是一个完整的供应链体系,其上游是原材料供应商,包括果蔬种植、家禽、畜牧养殖业、水产养殖、调味品。它们是预制菜的细胞,为预制菜提供源源不断的原料,也是激发预制菜创新的灵感来源。


而中游生产企业就成了搭积木的玩家,通过各自的研发团队和擅长的领域,生产出不同样式的预制菜产品,这里面既有专业的预制菜生产商,也有传统餐饮企业,更有食品加工企业,其中速冻食品加工企业较多。不同背景的生产商通过各自的优势制造满足不同消费需求的产品,服务消费者。


而在产业链下游即销售末端,预制菜80%的销售市场都来自于万亿规模的B端餐饮行业,包括连锁餐饮店、外卖、团餐、乡厨。其余20%来自C端市场,即个人、家庭消费者。


 

3.3.1 上游分析


(一) 原材料


1、粮食


粮食是预制菜最重要的原材料之一。2021年,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巩固提升,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8285万吨,比2020年增加1336万吨,增长2.0%。其中,稻谷产量21284万吨,增长0.5%;小麦产量13695万吨,增长2.0%;玉米产量27255万吨,增长4.6%;大豆产量1640万吨,下降16.4%。


 

2、蔬菜


我国是蔬菜大国,蔬菜产量一直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由于蔬菜种植能力和播种面积的不断提升,我国蔬菜产量从2017年的6.92亿吨增长至2021年的7.67亿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6%。


 

3、肉类


近年来,在旺盛的消费需求带动下,我国肉禽产量不断增加,结构持续优化,有效满足了居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2021年,全国肉类总产量达8990万吨,比2020年增加1242万吨,2017-2021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0.96%。



(二) 食品添加剂


1、食品添加剂产量


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我国食品添加剂的需求和供给实现双向增长,食品添加剂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数据显示,我国食品添加剂主要品种总产量由2016年的1056万吨增长至2020年的1337万吨,复合年均增长率为5.9%。


 

3.3.2 市场分析


(一) 预制菜市场规模


在餐饮业和居家消费的推动下,预制菜行业进入蓬勃发展期。2021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3459亿元,同比增长19.77%。2019-2021年,我国预制菜的市场规模从2445亿元增加至3459亿元,年均复合增速为18.94%。预计到2025年将会突破8300亿元,其中在C端市场的规模占比将接近30%。


 

(二) 预制菜消费人群


年轻人是预制菜品的消费主力军,其中,不爱做饭的“懒人”和不会做饭的“厨房小白”占比较高,宝妈群体也存在需求,既包括给成人做饭,也包括做宝宝辅食。另外,少部分年轻人会购买预制菜品送给父母作为礼物,此类预制菜的完成度相对更高,且食材、价格等也更偏向高端。


整体来看,不论是“懒人”,还是小白、上班族,或者是宝妈、减肥群体,年轻人是预制菜消费的最主流人群。而各类人群的属性并非完全互斥,比如上班族也可能是“懒人”,也可能是厨房小白。


 

(三) 预制菜主力市场


目前,预制菜的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主要原因是一二线城市消费者生活节奏很快,他们忙于工作,无暇做饭,同时又格外注重饮食健康,外卖和外出就餐已无法满足其就餐需求。数据显示,45.7%的预制菜消费者分布于一线城市,19.8%的消费者分布于二线城市,16.4%的消费者分布于三线城市。


 

3.3.3 下游分析(以B端为主)


(一) 连锁餐饮行业


中国连锁餐饮的市场规模近几年不断扩大,快餐、送餐外卖、火锅连锁店、团体供餐发展迅速,连锁经营已经成为许多地区餐饮业的主导经营模式。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连锁餐饮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4021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726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0.2%,预期将于2022年进一步增加至的8418亿元。



(二) 外卖餐饮行业


受益于年轻人的线上消费倾向,中国外卖行业不断快速增长。2020年中国外卖餐饮市场规模达到6646亿元,同比增长15.0%。据预测,2022年中国外卖餐饮行业市场规模将达9417.4亿元。



(三) 冷链物流业


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可以扩大预制菜企业的配送范围,提升产品配送效率,保障食品安全的同时,扩大了市场覆盖面,为预制菜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0年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市场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20年市场总规模为3729亿元,2017年至2020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4%,预计2022年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市场规模将增至4505亿元。



(四) 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在零售端不断驱动消费格局的重建,用户网络购物的消费习惯已逐步形成。近年来,中国电子商务交易规模持续扩大,稳居全球网络零售市场首位。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电商交易规模由2016年的26.1万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37.21万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8.9%。据预测,2022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将达42.93万亿元。


 

3.4 预制菜参与者类型


目前预制菜行业主要有五大参与者:原料供应企业、预制菜生产企业、速冻食品企业、连锁餐饮企业和零售商,涵盖产业链上中下游。


3.4.1 原料供应企业


原材料供应企业供应链能力强,具备成本优势。它们借助对原材料的把控能力,拓展自身初加工生产线进行深加工,生产预制菜。原料供应企业生产预制菜有以下特点:


(1)渠道方面:以B端为主,包括商超、批发商、餐饮企业等渠道;C端包括电商等渠道,渗透率较低。

(2)产品方面:具备生产加工能力,以初加工生产线为基础,拓展至深加工生产,产品安全和品质较有保证。

(3)供应链方面:处于中上游位置,原材料成本把控能力强,具备供应链优势。

(4)优势:工厂规模和自动化程度较高,冷链运输能力较强,具备全国化生产优势。

(5)劣势:品牌力较弱,对终端消费者把握能力弱。


3.4.2 预制菜生产企业


预制菜生产企业是预制菜生产出身,具备专业性。它们一般对外采购原材料、辅料,通过自有工厂或代工厂生产预制菜,再通过零售和批发渠道销售给终端。预制菜生产企业有以下特点:


(1)渠道方面:B端面向餐饮店、团餐、酒店、外卖商家等;C端销售主要通过经销商和加盟商,线上渠道亦逐渐发展。

(2)产品方面:产品研发能力强,具备大单品研发能力,以信良记为例,公司专注研发小龙虾,2020年小龙虾产品在C端走红,全年销售额突破1.1亿,成为“小龙虾第一品牌”;产品种类丰富,涵盖肉禽、水产、煲汤、火锅等系列。

(3)供应链方面:供应链深度较浅,受上游原材料成本影响较大。

(4)优势:具备成熟销售渠道,B端客户粘性大;具备产品研发经验,产品种类丰富,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具备生产工厂,食品安全更有保障。

(5)劣势:规模化生产企业数量较少,大多为作坊式生产,自动化水平较低;多为区域性品牌,单品存在天花板。


3.4.3 速冻食品企业


速冻食品企业具备冷链加工运输优势,生产标准化程度高。它们生产和销售速冻面米制品、速冻鱼糜制品等速冻制品出身,多通过代工厂生产预制菜。速冻食品企业生产预制菜有以下特点:


(1)渠道方面:主要以连锁餐饮、小餐饮等B端客户为主;通过商超、电商、农贸市场等渠道面向C端。

(2)产品方面:具备品牌基础和产品研发经验,爆品打造能力强,以安井食品为例,公司推出的“香脆藕盒”成为千万级爆品。

(3)供应链方面:供应链深度较浅,受上游原材料成本影响较大,不具备供应链成本优势。

(4)优势:速冻食品生产出身,生产标准化程度高,生产能力强,具备冷链加工和运输优势;大单品打造能力强。

(5)劣势:易受上游成本影响;生产以区域性为主。


3.4.4 餐饮企业


餐饮企业一般通过自建中央厨房,实现预制菜标准化生产。中央厨房经过标准化操作和管理,集中切配原料、调理烹饪菜品,通过冷链物流将半成品菜配送到线下门店,经过简单加工后即可提供给顾客。餐饮企业生产预制菜有以下特点:


(1)渠道方面:主要面向C端消费者,以线下门店堂食为主,随着新零售渠道兴起,逐步拓展线上渠道,如广州酒家和同庆楼均在京东旗舰店销售预制菜产品。

(2)产品方面:预制菜产品多以自家品牌推出,自带品牌效应,以火锅龙头海底捞为例,公司推出的自热火锅产品凭借强大品牌力,在2019年自热火锅排名中位居第一。此外,产品地域特征强,契合原有消费群体偏好,以广州酒家为例,企业针对广东市场推出多款粤菜预制菜,包括广式咸香鸡、广式豉油鸡等。

(3)供应链方面:处于中下游位置,供应链程度较浅,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

(4)优势:深耕餐饮业多年,具备菜品研发经验;拥有专业厨师资源,菜肴烹饪具备专业性,口味品质更受消费者信赖;品牌知名度高,消费者基础强大。

(5)劣势:门店销售渠道有限;自建央厨虽然能降低人工和租金成本,但运营效率低,依然会带来高成本问题。


3.4.5 零售商


商超、便利店、生鲜电商等零售渠道多与知名品牌合作销售预制菜,部分开始尝试升级供应链或借助OEM代工,打造自有预制菜品牌。零售渠道的预制菜有以下特点:


(1)渠道方面:面向C端消费者,利用自身平台进行推广销售。

(2)产品方面:产品研发不具备先天优势,种类口味可能不及专业生产企业,但产品可能更契合消费者需求。

(3)供应链方面:位于下游,供应链体系较欠缺。

(4)优势:有成熟零售渠道,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具备产品推广优势;提供“最后一公里”服务,满足消费者配送需求。

(5)劣势:食品加工方面缺乏经验,依赖第三方工厂,食品安全监管能力较弱。


3.5 预制菜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趋势


3.5.1 预制菜发展历程


我国预制菜行业在2000年萌芽,2014年开始发展,2020年开始受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进入加速期,除了外卖餐饮行业,个体消费者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


 

20世纪60年代,预制菜起源于美国,1969年大型食材配送供应链公司Sysco在美国成立;20世纪70年代末,净菜加工配送在日本、加拿大及部分欧洲国家开始兴起,日本成立国内两间最大的预制菜企业——神户物产和日冷集团,预制菜发展逐渐成熟;20世纪90年代,随着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店进入,国内出现净菜配送加工厂,预制菜传入我国;2000年前后,好得睐(2002年)、绿进食品(2004年)、新雅食品(2005年)、味知香(2008年)等深加工半成品菜企业相继成立;2010年前后,国内预制菜行业B端进入放量期;2020年疫情发生后,预制菜C端需求高增,迎来爆发期,传统预制菜企业纷纷布局C端市场。


3.5.2 预制菜发展现状


由于中餐产品繁多,制作工艺复杂,当前预制菜仍处于行业发展初期,部分水饺、汤圆等品类发展较为成熟,其余多数菜品仍处于配方、口味改良的阶段。


1、国内预制菜正处蓝海阶段,行业集中度亟待提升


一方面,我国预制菜渗透率与美国和日本仍有较大差距。另一方面,当前预制菜行业参与者众多,规模小,行业集中度较低,规模化企业较少,尚未出现行业龙头企业。



2、餐饮连锁化趋势显现,带动预制菜需求提升


近几年,我国餐饮行业连锁化与规模化的进程加速,连锁餐饮企业的总营收呈现增长态势。2015-2019年,我国连锁餐饮企业收入稳步增长,从1526.61亿元增加至2234.50亿元,年均复合增速为10.00%。2020年,由于疫情影响的特殊情况,我国连锁餐饮企业的营业收入为2019.29亿元,同比下降9.63%,增速有所放缓。


餐饮连锁化趋势将带动预制菜需求的提升。连锁化餐饮店的一个主要特征在于每家连锁店的菜肴具有特色化、标准化与统一化的特点,而预制菜企业可以按照标准化的程序向各个连锁门店提供菜肴,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各连锁门店菜肴口味的一致性。基于预制菜标准、统一等特点,我国餐饮连锁化的发展将带动预制菜需求提升。



3、我国外卖市场交易规模持续增长,促进预制菜市场发展


2015年以来,我国外卖市场迅速发展。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6-2020年,我国外卖行业市场规模与外卖消费者用户规模的年均复合增速分别为41.40%与19.04%。2020年我国外卖行业市场规模与外卖消费者用户规模分别达6646.2亿元与4.19亿人。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与8090后消费群体的崛起,预计我国外卖市场未来将持续扩容。


由于外卖具有时效性的特点,外卖数量增加对餐饮企业的出菜速度有了更高的要求,而预制菜可以节省餐饮企业的出菜时间,提高外卖配送效率,愈发成为餐饮企业经营的选择。在外卖快节奏的带动下,预计餐饮企业对预制菜的需求有望延续。



4、疫情加速宅经济发展,预制菜成为消费新风口


疫情发生后,餐饮消费场景受到较大冲击,消费者回归家庭,推动宅经济加速发展。考虑到预制菜具有方便、快捷、品类多样等特点,预制菜成为疫情下的消费新风口,愈发受到消费群体的认可。2021年双十一期间,预制菜跻身天猫新生活研究所发布的“10大趋势单品”之列。与此同时,包括半成品菜、速食菜在内的预制菜销售火爆,成交额同比增长2倍左右。粤菜、川菜、湘菜、西北菜等经典菜系都推出了预制菜。


3.5.3 预制菜未来趋势


1、产业整合是大方向


在技术壁垒低、原料价格敏感度高的背景下,预制菜上下游业态整合是长期大方向。从生产端看,预制菜技术壁垒相对不高,产业链各环节包括上游公司、中游食品制造商以及下游餐饮企业等纷纷入局预制菜赛道。预计未来预制菜玩家在成功整合自身资源,实现规模化成本优势,通过高性价比打通重要渠道、客户并形成品牌心智后,将不断进行上下游并购,通过外生性增长、整合多业态、广品类,成为竞争优势显著、生命力强大的平台型企业。


2、C端规模尚小,未来有望扩容


我国预制菜C端规模与B端相比仍较小,据显示,目前B、C端比例为8:2。C端销售渠道涵盖餐饮、商超、农贸市场、街边店、便利店、电商、社区团购、外卖平台等,其中生鲜电商、社交电商、社区团购等新零售渠道发展势头迅猛,为C端预制菜发展带来机遇。


目前C端消费习惯逐渐形成,调研结果显示,每周购买预制菜品的用户占86%;对预制菜有一定了解和对预制菜很了解的受访者分别占66.7%和24.9%。由此可得,预制菜在C端市场已有一定知名度,消费者已形成一定消费习惯,但大部分消费者了解仍不深,市场有待进一步开拓。


4 一链一企


4.1 国内预制菜企业分析


4.1.1 沪深股主要企业


序号

股票名称

企业名称

主要产品

企业营收规模(2021年)

预制菜营收

预制菜营收占比

1

新希望

(000876.SZ)

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

饲料、白羽肉禽、猪养殖、食品

1262.62亿元

90.40亿元

7.16%

2

温氏股份

(300498.SZ)

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肉鸡、肉猪、肉鸭、奶牛、蛋鸡、鸽子。

649.65亿元

4.01亿元

0.62%

3

龙大美食(002726.SZ)

山东龙大美食股份有限公司

食品、屠宰、养殖

195.10亿元

11.82亿元

6.06%

4

天邦食品(002124.SZ)

天邦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生猪育种养殖和猪肉制品加工

105.07亿元

26.57亿元

25.29%

5

安井食品(603345.SH)

安井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火锅料制品、速冻面米制品等速冻食品

92.72亿元

92.72亿元

100.00%

6

三全食品

(002216.SZ)

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速冻汤圆、水饺、粽子、面点等速冻米面食品

69.43亿元

69.43亿元

100.00%

7

国联水产(300094.SZ)

湛江国联水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虾和罗非鱼种苗、水产饲料、初加工产品及深加工食品等

44.74亿元

40.58亿元

90.70%

8

得利斯

(002330.SZ)

山东得利斯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生猪屠宰,生产及销售冷却肉及冷冻肉、低温肉制品、酱卤肉制品、发酵肉制品及其他肉制品;蛋制品、速冻面米食品、速冻肉制品及其他速冻食品、糕点、其他食品;饮料、调味料、食用动物油脂(食用猪油)、动物副产品、食品机械及配件。货物进出口业务。批发、零售钢材、五金工具、预包装食品兼散装食品。

31.30亿元

2021年未公布

2022年上半年30.54亿元

未知

9

湘佳股份(002982.SZ)

南湘佳牧业股份有限公司

种禽繁育,家禽饲养及销售,禽类屠宰加工及销售,饲料、生物肥生产及销售

30.06亿元

18.26亿元

60.75%

10

同庆楼

(605108.SH)

同庆楼餐饮股份有限公司

餐饮服务、婚庆服务、酒店住宿以及食品业务

16.08亿元

预制菜相关营收未具体列出

未知

11

巴比食品

(605338.SH)

中饮巴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中式面点速冻食品

13.75亿元

13.75亿元

100%

12

千味央厨

(001215.SZ)

郑州千味央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面向餐饮企业的速冻面米制品

12.74亿元

12.74亿元

100%

13

味知香

(605089.SH)

苏州市味知香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半成品菜

 

7.65亿元

7.65亿元

100%

由上表可以看出:


1. 预制菜相关上市企业的营收规模超过百亿级别的有四家,分别是新希望、温氏股份、龙大美食、天邦食品,但这四家企业预制菜营收占比均不超过26%,预制菜只是其中一条业务线,四家公司均为上游农牧水产企业向下游预制菜延伸。

2. 预制菜营收占比100%的上市企业中,安井食品营收规模最大,达到90亿元级别,三全食品第二,几乎达到70亿元级别,遥遥领先其他预制菜营收占比100%的上市企业。

3. 预制菜营收占比100%的上市企业中,营收规模最大的均为冷冻食品企业扩充预制菜类产品,它们在“预制菜”概念出现之前就已经在各自领域处于龙头地位。


4.1.2 新三板主要企业


序号

股票名称

企业名称

主要产品

企业营收规模

预制菜产品营收

预制菜营收占比

闽威实业(871927.OC)

福建闽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海鲈鱼等水产品的育苗、养殖、加工及销售

5.26亿元(2021年)

409.66万元

0.78%


预制菜新三板上市企业只有一家:闽威实业,主要从事海鲈鱼等水产品的育苗、养殖、加工及销售,其预制菜营收占比仅有0.78%。


4.1.3 上市企业分析


1. 上市企业大多为非专业预制菜企业,尚未出现全品类龙头


从目前我国预制菜所涉及的行业来看,农业、速冻食品、餐饮等行业中的公司对预制菜业务有所涉及,专门研制预制菜的上市公司在预制菜相关上市企业占比较小,预制菜所覆盖的行业面较广,行业竞争格局的分散现象明显,尚未出现全品类龙头。


2. 未来多因素共同推动我国预制菜行业集中度提高


(1) 品牌影响力


由于预制菜的进入门槛较低,市场中预制菜的企业数量较多,竞争激烈;加之多数企业规模偏小,覆盖的区域与客户范围较小,使得其产品的推广力度亦有限。因此行业内的企业逐步开始重视品牌建设,通过投放广告、举办推广活动、聘请代言人等方式提升品牌知名度。品牌影响力的提高,可以增加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进面提高知名品牌企业的市场份额。


(2) 冷链技术


从目前预制菜企业的业务区域来看,一般一个企业通常只能覆盖一定地区,尚未出现全国性的预制菜龙头企业。随着冷链技术的发展,一些拥有冷链技术优势的预制菜企业配送范围将有所扩大,产品配送效率将得到提升,进而推动行业市场集中度的提高。


(3) 食品质量


目前全国范围内的预制菜生产商以同类型中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居多,并且多数依然停留在作坊式的生产加工模式,只供应少量客户,产品结构相对单一,且标准化程度较低,食品安全及品质难以保证。目前,部分企业已开始采购自动化设备实现规模化生产,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食品的质量。在此背景下,行业集中度有望向食品质量有保障的优质企业靠拢。


4.2 案例企业——安井食品


4.2.1 安井食品品牌介绍


安井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12月,主要从事速冻火锅料制品、速冻面米制品和速冻菜肴制品等速冻食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已在国内布局厦门安井、无锡安井、泰州安井、辽宁安井、四川安井、湖北安井、河南安井、广东安井、山东安井及洪湖安井,共计10大生产基地,另有新宏业、冻品先生、安井小厨、新柳伍、鞍山安润、湖北安润及英国功夫食品等控股或参股子公司。


2017年2月22日,安井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股票简称“安井食品”,股票代码“603345”。



4.2.2 安井食品主营业务情况


目前公司共有速冻食品300多个品种。从收入构成看,火锅料制品仍是公司的核心产品,近几年营收占比维持在60%以上。公司从2018年开始发展菜肴制品,2021年上半年营收占比已由2018年的9.3%提升至12.5%。

 

安井食品各类产品营收(亿元)

 

安井食品各类产品营收占比(%)


安井食品主营构成(按产品)    单位(万元)

名称/年份

2022年中

2021

2020

总营业收入

527,499.72

927,220.17

696,511.50

菜肴制品

139,037.77

142,919.04

67,284.88

面米制品

114,707.91

205,384.90

166,166.09

肉制品

96,715.58

214,201.95

179,757.63

鱼糜制品

162,354.90

347,783.79

282,590.95

农副产品

13,129.37

14,831.46

-

休闲食品

556.43

315.27

-

其他主营业务

114,707.91

205,384.90

-

其他业务

997.75

1,783.76

-

由上表可以看出:


1. 安井食品的总营收一直在稳定增长;

2. 从2020年到2021年,菜肴制品的营业收入翻了近两倍,这是由于受疫情影响,宅家经济和懒人经济爆发,推动了预制菜行业的高速发展,安井食品也抓紧机遇加大对预制菜赛道的投入;

3. 火锅料制品(肉制品、鱼糜制品)一直以来都是安井食品的主要核心产品,占其总营收的主要部分。


4.2.3 安井食品产业链


安井食品不断完善全产业链布局,力争围绕速冻业务纵向一体化发展。


1、上游


2021年7月,安井收购上游鱼糜供应商新宏业和新柳伍,两家企业主营小龙虾的初加工与深加工,淡水鱼浆的供应以及虾尾、虾粉的综合利用,为安井鱼糜类产品生产供应稳定原料。其战略意义在于:


1)保障绝对供应,打破外部环境不可控因素和价格不确定性,在价格体系以及上游行业标准掌握主动权;安井鱼糜水产采购量占全国鱼糜水产总采购量约50%,随着其体量逐步增大,稳定原料供给将保障未来业绩成长性;

2)掌握水产资源优势,精耕湖北鱼虾产业,依靠1+1逐步实现小龙虾领域龙头地位。根据湖北全省产业化推进会数据,2021年湖北小龙虾产量108万吨,产量占全国超40%,产量、产值、出口均居全国第一。


2、中游


2022年5月,安井食品成立安井小厨事业部,主要品类方向是以B端为主、B、C兼顾的调理类、蒸炸类产品,包括小酥肉、荷香糯米鸡、炸霞糕等。依托安井食品多年来积累的技术优势、生产优势、规模优势,安井小厨的原材料起步量较大,成本方面更有优势,产品性价比相对较高。此外,其利用现有渠道生产大规格包装产品和铺货,通过自产模式减少代工费用,既提升了产品利润率,还保证了对上游供应链的把控程度,保障产品品质。


3、下游


目前,安井食品已形成辐射全国的营销网络。公司营销模式包含经销商、商超、特通、电商。公司现拥有1033家一级经销商,商超客户主要包括大润发、永辉、沃尔玛、苏果等连锁大卖场;同时与呷哺呷哺、海底捞、彤德莱、永和大王、杨国福麻辣烫等餐饮客户及良品铺子瑞松食品、东江清水食品等休闲食品客户建立了合作关系。公司通过“旗舰店+自营”模式与天猫、京东、拼多多、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等平台密切合作。另外,还与头部主播李佳琦、刘涛等开展合作,持续进行新媒体营销,通过抖音、小红书等打造新媒体营销矩阵,发力线上传播,推动品牌年轻化发展。安井食品目前已形成以华东地区为中心、辐射全国的营销网络。


4.2.4 安井食品竞争优势


1、BC端双轮驱动,发挥渠道优势


过去安井食品一直坚持餐饮流通渠道为主、商超电商渠道为辅,2020年后开始注重C端布局,实施“BC兼顾,双轮驱动”的渠道策略。对于C端,安井食品主要通过经销和电商渠道。近几年安井食品充分发挥经销渠道灵活性,此外,安井食品加大各类超市、生鲜门店、社区团购、电商平台的渠道开发,线上渠道营收逐年攀升。2019H2面向C端推出锁鲜装,全力进军家庭市场。对于B端,安井食品布局商超和特通渠道,现已积累大量优质客户,如沃尔玛、家乐福、海底捞。安井食品通过BC端渠道布局,已形成辐射全国的营销网络,为冻品先生新品推广、新品跟进、渠道拓展巩固基础。


2、注重研发和销售投入,推进预制菜品牌推广


产品研发上,安井食品坚持“战略大单品”策略,偏重主菜研发,打造出小龙虾等千亿级别单品以及香脆藕盒、黑鱼片、酸菜鱼片等千万规模单品;产品推广上,安井食品加大抖音、小红书、视频号等新媒体营销投入,实现“种草+养草”全营销周期,不断提高品牌曝光度。品牌建设上,安井食品陆续投放冰柜,翻新经销商老店,加速打造快手菜VI形象专区,以提升快手菜品牌形象。此外,安井食品邀请运动员苏炳添作为冻品先生健康大使,提升品牌形象和知名度。


3、生产基地全国化布局,实现产能快速扩张


安井食品已在福建厦门、江苏无锡、江苏兴化、辽宁鞍山、四川资阳、河南安阳、湖北潜江、广东佛山、山东乐陵布局9个生产基地,形成以华东为核心,辐射全国的生产基地布局。2021年7月,安井食品以7.17亿元并购湖北新宏业淡水鱼糜原料产业基地,布局小龙虾预制菜肴生产。2021H2安井食品57.4亿定增落地,预计新增71.3万吨产能,其中新增菜肴制品产能10.5万吨。2022年3月,董事会同意投资10亿元于预制菜肴生产项目。安井食品产能快速扩张,有助于完善公司全国性战略布局,缓解产能不足问题,加速布局预制菜赛道。


4.2.5 安井食品近期动态


1、安井食品集团华北生产基地三期项目开工仪式隆重举行


2022年7月24日上午,安井食品集团华北生产基地三期项目开工仪式在安阳市汤阴县河南安井食品有限公司隆重举行!安阳市市委书记袁家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家平、市政协主席易树学及四个班子领导,汤阴县县委书记贾晓军、县长胡玮及相关县领导,安井集团董事长刘鸣鸣、总经理张清苗,河南安井总经理江猛以及公司华北地区经销商代表等共同参与并见证这一重要历史时刻。


2、安井荣获2022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


2022年9月6日,2022中国企业500强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了2022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榜单。


2022年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的入围门槛(2021年度实现营业收入)为69.1 亿元。安井营销以2021年营业收入85.91亿元首次荣登中国服务业500强榜单,名列第457位。


绿色食品牌(预制菜)“链长制”内参(总第3期).pdf
3.89MB 2023-02-09
查看
下载
附件下载
绿色食品牌(预制菜)“链长制”内参(总第3期).pdf
3.89MB 2023-02-09
查看
下载
往期内容
绿色食品产业“链长”内参(总第10期)
2023-10-30
完整目录
点击阅读
绿色食品产业“链长”内参(总第9期)
2023-09-28
完整目录
点击阅读
绿色食品产业“链长”内参(总第8期)
2023-08-31
完整目录
点击阅读
绿色食品产业“链长”内参(总第7期)
2023-07-27
完整目录
点击阅读
绿色食品产业“链长”内参(总第6期)
2023-06-30
完整目录
点击阅读
绿色食品产业“链长”内参(总第5期)
2023-05-26
完整目录
点击阅读
关注我们
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微信:nxf365
反馈建议
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