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积分:0
开通VIP会员 · 享八大权益
未开通
农小蜂VIP , 您的专属数据定制管家
立即开通
退出登录
绿色食品牌“链长制”内参(总第1期)
2022-12-20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
我要定制
免费咨询

“十四五”期间,云南将全力实施“一二三”行动,推进“一县一业”,聚焦种业、电商“两端”,深化设施化、有机化、数字化发展,全面提升云南农业影响力和“云系”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打造“中国最优、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全产业链重塑云南农业。


王宁在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我省仍是后发展和欠发达地区,如果不加快发展,就会越来越落后。必须只争朝夕、拼搏奋进,千方百计把经济发展搞上去,加倍努力往前追赶,努力实现后来居上。要集中精力推动产业发展,要大抓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大力发展依托农业农村资源的二三产业,通过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让农业成为更有效益、更有奔头的产业。2022年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王予波省长提出“深入推进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塑造绿色发展新优势。实施产业强省三年行动,按照建立一个工作专班、制定一个行动计划、完善一套政策的推进机制发展重点产业”。“链长制”的工作机制将有助于各级地方政府推进产业链的强链、补链、固链、延链,推动产业链集群集聚发展。


绿色食品产业“链长制”内参重点聚焦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1+10+3”(“1”:粮食;“10”:茶叶、花卉、蔬菜(含食用菌)、水果、坚果(核桃、澳洲坚果)、咖啡、中药材、牛羊(含奶业)、生猪、乡村旅游;“3”:烟草、甘蔗和天然橡胶)产业链,将长期为政府、企业、产业研究机构提供产业链建设、产业链解构、产业企业分析等信息及参考,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1 内参提要


本期以浙江省和昆明市的链长制推进方案为研究对象,阐述“链长制”模式下,政府出台的相关意见、办法及创新举措,洞察推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


本期以蔬菜产业为例,进行产业链案例分析及产业链企业分析。在产业链案例分析中分析了蔬菜产业链图谱,以寿光蔬菜产业集群为案例进行产业分析,加入了科技创新应用案例。在产业链企业分析中,对涉及蔬菜相关产品的上市企业进行分析,以甘源食品为案例,进行了详细分析。


2 “链长制”洞察


2.1 浙江省开展开发区产业链“链长制”试点工作


2019年8月,浙江省商务厅印发《关于开展开发区产业链“链长制”试点进一步推进开发区创新提升工作的意见》推出破解产业链难题的“链长制”,此制度成为了浙江省补链固链强链的“润滑剂”,精准破解产业链协同发展难题,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意见》提出了“九个一”工作机制。


 通过“九个一”工作机制,将行政资源、财政资源、社会资源、空间资源、人才资源等资源要素向开发区倾斜,向产业链集聚,同时,协调解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合作中因为市场机制不完善产生的机会主义、信息部队称、外部性等问题,提升资源配置效率,进而激励和约束产业链上的“链主”,推动其形成偏好,从而影响其抉择,最终引导市场主体朝着有利于产业链发展的方向行动,实现产业链的“巩固、增强、提升、流通”。


九个一:一个产业链发展规划、一套产业链发展支持政策、一个产业链发展空间平台、一批产业链龙头企业培育、一个产业链共性技术支持平台、一支产业链专业招商队伍、一名产业链发展指导专员、一个产业链发展分工责任机制、一个产业链年度工作计划。




2.2 昆明市打造“8+N”产业链体系


2022年7月11日,昆明市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指挥部办公室印发的《昆明市推动产业链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昆明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产业强省的有关要求,对此前13条产业链调整优化后,建立“8+N”产业链体系,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现代产业集群。


《方案》明确了“5大强链工程、1套工作机制、7项重点工作”的工作机制。


5大强链工程:一是实施“建链”工程,突出项目招大引强;二是实施“壮链”工程,突出企业扶优培强;三是实施“补链”工程,突出短板弱项破解;四是实施“稳链”工程,突出园区平台支撑;五是实施“护链”工程,突出资源要素保障。


1套工作机制:一是建立高位统筹的组织领导机制;二是建立高效规范的机构运行机制;三是建立严格的定期调度通报机制;四是建立科学客观的督导评价机制;五是建立一体联动的服务保障机制;六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7项重点工作:一是编制行动方案;二是绘制产业链图谱;三是筛选重点招商项目;四是梳理产业敏感要素清单;五是组建咨询服务团队;六是出台支持政策;七是明确年度计划。


方案明确了8条重点产业链。


调整优化后,昆明重点打造的8条产业链分别为:绿色食品产业链、生物医药产业链、花卉产业链、高端装备及汽车制造产业链、电子信息制造与数字经济产业链、绿色能源产业链、新材料产业链、现代物流产业链,并对其重点领域、链长、副链长、责任单位、重点区域等进行明确。


3 蔬菜产业链案例分析


3.1 蔬菜产业链图谱


蔬菜是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重点产业之一。2021年,云南省蔬菜产业集群区蔬菜(含草果)产量570万吨,较2019年增长30.9%,全产业链产值320亿元,较2019年增长58.7%。蔬菜产业集群形成了以通海为重点的外向型蔬菜交易集散区,以元谋为重点的冬早蔬菜生产集散区,涵盖陆良、通海、砚山、泸西、弥渡的常年蔬菜生产区,以元谋、弥渡为重点的蔬菜制繁种和种子种苗供应中心,同时形成了怒江草果、砚山辣椒等特色蔬菜单品生产研发和加工区。



蔬菜产业链共分为“产前环节”、“产中环节”、“产后环节”,其中,“产中环节”包括“生产环节”、“收购环节”、“加工环节”,“产后环节”包括“批发环节”、“零售环节”。


3.2 寿光蔬菜产业集群案例分析


3.2.1 寿光蔬菜产业集聚的过程


寿光是我国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和蔬菜交易市场。在几十年的蔬菜产业发展中,形成了全国最大的蔬菜产业集群,纵观寿光蔬菜产业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0-1983,调整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1980年1月,县政府提出了“改变农业构成、调整作物布局”的路线,确立南方种菜、中部种粮、北部开发盐、虾的农业布局。至1984年,粮食的种植比例从80%降至60%,蔬菜的播种面积从9万亩增至18万亩,产量从1.26亿公斤增至4.7亿公斤。


第二阶段,1988-1989,开发北部盐碱地,变盐田为条台田


1987年10月,县政府启动了“寿北大开发”运动,寿北的85万亩盐碱地改成条台田。1989年初,寿北大开发完成60万亩条台田,40万亩盐田,20万亩养虾池。大大提高了耕地面积。


第三阶段,1991-1994,推广冬暖式蔬菜大棚,提高冬季蔬菜产量 


寿光县政府在1991年开始大力推进蔬菜大棚化,使得1991年到1994年间蔬菜产量平均增长率超过30%,蔬菜产量跃升全国前三。


第四阶段,1999-2001,“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建设专一蔬菜基地


经过十几年的摸索,寿光的各村各镇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种植优势作物。1998年底,寿光选出其中16个,由政府出资5000万,加贴息贷款2亿,用于建设16个蔬菜基地。由一个镇或一个乡专门负责一种优势蔬菜,如留吕镇的早春长茄、古城乡的西红柿等。打造这样的单一品种的产业集群,有利于充分利用自然禀赋资源、推动产业升级、建设区域品牌等。


第五阶段,2008-2010,建成网上交易系统和物流园体系


过去由于蔬菜本身储存周期短、运输成本高等特点,无法进行长途运输,寿光蔬菜一直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经常出现几万亩蔬菜滞销腐烂的情况。2008年寿光建立网上交易、拍卖中心和专门负责冷藏运输的物流园,大大延长了蔬菜的运输时间和距离,使得全国各地的需求商都能在网上购买到寿光蔬菜。需求端的扩大使得供给端可以全力生产,寿光蔬菜在这几年间种植面积不变,产量却以5%左右的水平增长。


第六阶段,2011-今,大力支持育种技术、积极发展“智慧农业” 


2011年至今,寿光市政府积极推动供给侧改革,实施高质量发展,引进高科技人才进行育种研发、积极发展“智慧农业”,在这些政策的推动下,寿光蔬菜在种植面积减少的情况下,蔬菜产量却总体维持不变,亩产稳步提高。


可以看到,影响寿光蔬菜产业集聚的核心要素很大程度上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在本地自然禀赋的比较优势不高的情况下,政府的产业政策能优化当地产业结构、纠正市场失灵现象、使资源在各产业间进行有效配置。习近平总书记曾三次肯定寿光市政府的“寿光模式”。“寿光模式”基本包括以下几点:


·调整种植结构,扩大蔬菜规模。

·引进技术、品种,提高产出效益

·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蔬菜品质

·按照国际化要求,加快建设农业硅谷

·开拓国内外市场,搞活蔬菜流通

·建立完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建立多元化市场体系,多渠道、多形式搞活农产品营销

·大力开辟外埠市场,发展农产品直供直销业务

·一手抓招商引资,一手扶持本地中小企业发展

·抓好龙头企业建设,加快农业国际化进程


3.2.2 寿光蔬菜产业集群现状和未来分析


产业结构调整


“十三五”期间,寿光进行了产业结构大调整,改变了原有的“二三一”模式,实现了向“三二一”模式的结构转型,大力发展服务业、旅游业。在蔬菜产业上逐渐放弃以产量增长为目标的粗放型种植模式,转型为高品质、高度智能化的精耕细作模式。2021年,寿光市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例为13.5:39.4:47.1。市政府规划到2025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例调整到7:41:52左右,农业的占比会进一步下降。


抓科研、定标准


过去的“寿光模式”侧重于输出产品、输出技术、输出人才,现在的“寿光模式”正向输出标准、输出创新、输出体系方向转变。近年来,寿光依托部省共建的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以设施蔬菜全产业链标准研制创新为突破口,全面融入潍坊国家农综区建设,加快建立蔬菜全产业链标准化发展模式,服务带动全国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全产业链标准把牢蔬菜行业“话语权”,让“寿光标准”上升为“全国标准”。另外,寿光市实施“种子工程攻坚行动”,推动“育繁推”一体化发展,通过“内培、外引+扶持”,全力打造中国蔬菜种业硅谷。


3.3 科技创新应用案例(寿光第七代冬暖式大棚建造技术)


寿光冬暖式大棚是指在寿光深冬不进行人工加温的情况下,能生产多种喜温性蔬菜的大棚。 寿光第五代冬暖式大棚的结构标准是:大后墙、下挖式、棚内宽度 10~13 m 。 寿光第六代冬暖式大棚的结构标准是:大后墙、下挖式、棚内宽度 13~18 m 。寿光第七代冬暖式大棚的结构标准是: 大后墙、下挖式、棚内宽度 18~29 m 。


创新点:一是试验采用轻质防水保温被,解决了保温被过长过重的问题。二是加高了后棚体的高度,解决了春季放风不良,棚内难降温的问题。三是对进棚门洞进行加宽加高,原来门洞最宽1.2 m、高2 m,现在门洞宽1.7~1.8 m、高2.2~2.5 m,解决了运菜车、运肥车、秸秆还田机、旋耕机等各种机械进出不便的问题,提高了棚室蔬菜种植的机械化程度。


作用:相比传统老旧大棚,新式的单体棚均占地面积由2亩提升至10亩,生产面积由0.8亩提升至7亩,土地利用效率增加30%以上,农业机械化设备直接进入棚内,搭建水肥一体化、环境监测、农产品溯源、病虫害监测防治为一体的智慧农业平台,提高种植效率、农产品产量。除了空间大、土地利用率高,第7代寿光温室大棚内温度也比传统老旧大棚高,寒冬季节棚内日能到20度以上,夜温也在5度以上。


4 一链一企


4.1 国内涉农(蔬菜)企业分析


4.1.1 沪深股主要企业


序号

股票名称

企业名称

主要产品

企业营收规模(2021年)

蔬菜相关产品营收

涪陵榨菜

(002507.SZ)

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榨菜、泡菜、萝卜、其他产品

25.2亿元

25.2亿元

中粮糖业

(600737.SH)

中粮糖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食糖贸易、食糖自产、食品加工、番茄制品

251.6亿元

15.2亿元

甘源食品

(002991.SZ)

甘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青豌豆系列、综合果仁及豆果系列、瓜子仁系列、蚕豆

12.9亿元

12.9亿元

龙大美食

(002726.SZ)

山东龙大美食股份有限公司

鲜冻肉、进口贸易、预制菜

195亿元

11.8亿元

祖名股份

(003030.SZ)

祖名豆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生鲜类豆制品、大豆植物蛋白饮料、其他、休闲类豆制品

13.37亿元

11.67亿元

冠农股份

(600251.SH)

新疆冠农果茸股份有限公司

皮棉、番茄酱、糖

43.37亿元

7亿元

万辰生物

(300972.SZ)

福建万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各类菌

4.26亿元

4.26亿元

隆平高科(000998.SZ)

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杂交水稻种子、玉米种子、农化、棉花、油菜及其他、蔬菜瓜果种子

35亿元

2.86亿元

*ST中基

(000972.SZ)

中基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大包装番茄酱

1.74亿元

1.59亿元

10 

敦煌种业

(600354.SH)

甘肃省敦煌种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种子、食品加工、棉花、果蔬

9.22亿元

4100万元

11 

神农科技(300189.SZ)

海南神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杂交水稻种子、蔬菜及其他种子、玉米种子、农化产品

1.48亿元

2800万元

12 

宏辉果蔬(603336.SH)

宏辉果蔬股份有限公司

水果、蔬菜、粮油、食品

9.74亿元

1800万元

13 

登海种业

(002041.SZ)

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玉米种、其他、蔬菜种

11亿元

1500万元


由上表可以看出:


1、  沪深股上市蔬菜产品相关企业主要有13家,其中营收规模超过百亿级别的是中粮糖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和山东龙大美食股份有限公司,其余企业的营收规模集中在9亿元到15亿元之间。


2、  沪深股上市蔬菜产品相关企业中,蔬菜相关产品营业额收入超过10亿元的有5家,其中最大的是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其营业额为25.2亿元。


3、  以上企业蔬菜相关产品营业额收入较大的主要是种业、番茄加工以及豆类。


4.1.2 新三板主要企业


序号

股票名称

企业名称

主要产品

企业营收规模(2020年)

蔬菜相关产品营收

香如生物

(839241.OC)

江苏香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杏鲍菇

2.99亿元(2020年)

2.98亿元

ST白水

(831436.OC)

福建白水农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各类蔬菜

7300万元(2020年)

7300万元

奥吉特

(836758.OC)

奥吉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各类菌

6200万元(2020年)

6200万元

玉如意

(831760.OC)

湖北玉如意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熟食产品、豆芽

3600万元(2021年)

3600万元

双星种业

(838998.OC)

河北双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葵花、甜瓜

3100万元(2021年)

3100万元

熊猫雷笋

(839720.OC)

重庆沁旭熊猫雷笋股份有限公司

各类笋

2900万元(2021年)

2900万元

美奥种业

(838036.OC)

浙江美之奥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各类蔬菜

2000万元(2021年)

2000万元

双承生物

(839815.OC)

承德双承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各类菌、甜玉米

1200万元(2020年)

1200万元


由上表可以看出:


1、  新三板上市蔬菜产品相关企业主要有8家,除江苏香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2020年实现2.99亿的企业营收额外,其余企业的营收规模集中3000万元左右。


2、  新三板上市蔬菜产品相关企业主要专营蔬菜产品,其蔬菜相关产品营收占企业总营收比重几乎是100%。


3、  国内蔬菜上市新三板8家主要企业中,主要产品以菌类为主的有3家。


4.1.3 上市企业分析


1、沪深股和新三板上市企业产品类型分布不同


沪深股上市蔬菜产品相关企业的产品方向主要集中在微笑曲线两端;新三板上市蔬菜产品相关企业则主要集中在中段。


2、沪深股主要企业中,专营蔬菜类产品的企业较少


在沪深股主要企业中,除了甘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祖名豆制品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建万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他企业的蔬菜相关产品营收占其营收规模的比例都较小。


3、蔬菜品类中,规模比较大的是番茄加工、食用菌类


在以上蔬菜相关产品企业中,主要蔬菜品种规模较大的是番茄加工和食用菌类。从相关企业经营数据中反映出,产业标准化程度越高,越容易实现产业规模化发展。


4.2 案例企业——甘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4.2.1 甘源食品品牌介绍


甘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总部设在江西萍乡,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休闲食品企业,2020年正式登陆A股(股票代码:002991)。目前主要产品有瓜子仁、蚕豆、青豌豆、豆果、果仁、米酥、锅巴、麻花、江米条等在内的近百种多品类休闲食品组合。公司产品销售已覆盖至全国各地区,形成了以经销商为主,电子商务为辅的营销体系。




4.2.2 甘源食品主营业务情况


甘源食品自设立以来一直专注于休闲食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经营以“甘源”品牌为代表的休闲豆类、坚果炒货类零食,现已发展成为炒货、坚果果仁和谷物酥类为主导的休闲食品生产企业。


甘源食品对传统籽类休闲食品的口味配方、工艺路线、生产设备、包装材料和营销手段进行了改良和创新,实现了籽类休闲食品从手工作坊制作到生产自动化、标准化与品牌化运营的转变,确立了甘源食品在瓜子仁、青豌豆、蚕豆等籽类休闲食品市场的领导地位。另外,甘源食品以标准化自主生产为基础,以品牌化运营和全渠道销售为通路,打造多样化、新风味、高品质的休闲零食,有效满足消费者多元化休闲食品的需求。目前,甘源食品的主要产品销售已覆盖至全国各地区,形成了以经销商为主,电子商务为辅的营销体系。


4.2.3 甘源食品主要产品及其营业收入



2021

2020

2019

金额

占营业收入比重

金额

占营业收入比重

金额

占营业收入比重

营业收入合计

129,399.67

100%

117,235.33

100%

110,913.47

100%

青豌豆系列

33,211.98

25.67%

31,236.48

26.65%

27,405.52

24.71%

综合果仁及豆果系列

29,515.10

22.81%

20,565.91

17.54%

17,344.06

15.64%

瓜子仁系列

23,378.93

18.07%

25,299.02

21.58%

27,869.56

25.13%

其他系列

22,037.28

17.03%

17,512.01

14.94%

14,345.36

12.93%

蚕豆系列

20,799.80

16.07%

22,255.24

18.98%

23,686.40

21.36%

其他业务收入

456.59

0.35%

366.66

0.31%

262.57

0.24%


由上表可以看出:


1、  从2019年到2021年,总营业收入一直在稳步增长;


2、  从2019年到2021年,青豌豆系列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一直稳定在25%左右,略有涨跌,但变化不大,说明青豌豆系列一直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3、  从2019年到2021年,综合果仁及豆果系列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一直在增加,特别2020年到2021年,营收占比增加了5%,说明综合果仁及豆果系列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


4、  从2019年到2021年,瓜子仁系列和蚕豆系列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持续下降,营收金额也在减少,说明两个系列受消费者的喜爱程度在降低;


5、  从2019年到2021年,坚果果仁品类与谷物酥类品类等其他系列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持续增加,营收金额也大幅度增长。坚果炒货含有丰富的脂肪、糖类、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是健康类休闲食品的典型代表,甘源食品其他系列的营业收入持续增长,说明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增强,消费者越来越追求营养类休闲食品。


4.2.4 甘源食品销售模式分析


甘源食品的销售模式分为经销模式、电商模式和其他模式三种:



甘源食品销售模式


(1)三种销售模式的销售收入、占比情况


单位:万元

销售模式

2021

2020

2019

营业收入

营收占比

营业收入

营收占比

营业收入

营收占比

经销模式

107,361.41

82.97%

100,037.64

85.33%

94,960.55

85.62%

电商模式

17,681.67

13.66%

13,692.08

11.68%

13,126.09

11.83%

其他模式

3,900.00

3.01%

3,138.95

2.68%

2,564.25

2.31%

主营业务收入

128,943.08

99.65%

116,868.67

99.69%

110,650.90

99.76%

其他业务收入

456.59

0.35%

366.66

0.31%

262.57

0.24%

营业收入

129,399.67

100.00%

117,235.33

100.00%

110,913.47

100.00%


由上表可以看出:


1、经销模式一直是甘源食品的主要销售模式,占营业收入比重的80%以上,从营业收入来看,预计未来经销模式将一直会占甘源食品营业收入的大头;


2、电商模式的营业收入增长很快。近年来,电商发展迅猛,由于疫情冲击,消费者更加倾向于无直接接触的网上购物模式,预计未来电商模式的营收占比将持续增高;


3、甘源食品的其他销售模式主要指商超直营、受托加工等,占营业收入的3%左右,占比比较低。预计未来随着甘源食品营业总收入的增长,其他模式的营业收入会随之增加,但营收占比的变化不会很大。


(2) 经销模式


1)经销商进入、存续、退出情况


单位:个/万元

类型

2021

20202019

个数

金额

占经销模式收入比

个数

金额

占经销模式收入比

个数

金额

占经销模式收入比

期初经销商

1566

87,869.46

81.84%

1441

87,963.85

87.93%

1180

81,700.84

86.04%

新增经销商

377

17,266.26

16.08%

365

9,665.03

9.66%

389

11,067.33

11.65%

减少经销商

249

2,634.68

2.45%

240

1,886.68

1.89%

128

2,498.98

2.63%

期末经销商

1694

102,501.05

95.47%

1566

95,742.20

95.71%

1441

90,269.19

95.06%

正式经销商小计

1943

105,135.73

97.93%

1806

97,628.88

97.59%

2801

92,768.17

97.69%

试销经销商

651

2,225.68

2.07%

632

2,408.76

2.41%

616

2,192.38

2.31%

全部经销商

2594

107,361.41

100.00%

2438

100,037.64

100.00%

2185

94,960.55

100.00%

注1:公司除正式经销商以外,还存在部分试销经销商(试销经销商是指年度下单次数小于2次或年销售金额小于10万元的非正式经销商)。

注2:本表期末经销商不包括当年有交易但已终止合作的经销商。


由上表可以看出,从2019年到2021年,期末经销商的数量逐年增加,营业额也随之增加。


2)经销商按地区数量分布及销售情况


单位:个/万元

 销售区域

2021

2020

数量

金额

占经销模式收入比

数量

金额

占经销模式收入比

华东

724

24,281.57

22.62%

710

25,183.57

25.17%

华中

518

20,949.82

19.51%

461

21,083.58

21.08%

华北

289

18,251.67

17.00%

303

11,787.23

11.78%

西南

384

16,994.44

15.83%

331

16,471.54

16.47%

西北

252

10,003.47

9.32%

224

8,965.60

8.96%

华南

216

9,802.08

9.13%

204

9,484.84

9.48%

东北

204

6,827.56

6.36%

197

6,931.73

6.93%

境外

7

250.78

0.23%

8

129.53

0.13%

合计

2594

107,361.41

100.00%

2438

100,037.64

100.00%


由上表可以看出:


1、甘源食品的销售区域遍及中国大陆地区,境外市场占比较低,占0.2%左右;


2、在整个中国境内市场中,华东地区的经销商数量最多,其数量比整个西部地区(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多近100家。


(3) 电商模式


主要有电商自营(B2C)和电商平台销售(B2B)两种业务模式。目前,甘源食品开展电商自营(B2C)的自营品牌旗舰店主要有天猫、京东、拼多多等;合作开展电商平台销售(B2B)模式的第三方销售平台主要有天猫超市、京东自营、唯品会等。


单位:万元

销售模式

2021

20202019

营业收入

营收占比

毛利率

营业收入

营收占比

毛利率

营业收入

营收占比

毛利率

电商模式

17,681.67

13.66%

28.34%

13,692.08

11.68%

39.61%

13,126.09

11.83%

35.71%

-电商自营业务

11,555.95

8.93%

31.80%

7,622.74

6.50%

44.16%

7,723.70

6.96%

41.20%

-电商平台销售

6,125.72

4.73%

21.80%

6,069.33

5.18%

33.90%

5,402.39

4.87%

27.86%


(4) 其他模式


其他模式主要指商超直营、受托加工等,占比较低。在受托加工模式下,公司接受部分休闲食品企业委托,在接到委托方的代工订单后,按照委托方的生产标准组织生产。


4.2.5 甘源食品竞争优势


国家政策支持,紧抓市场机遇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休闲食品市场不断发展成熟,市场规模及覆盖消费者群体不断扩大,整个休闲食品行业面临市场空间持续扩大、高新技术应用加速、新兴食品行业孕育成长等重大机遇,国家也相继出台了多项产业政策。甘源食品顺应时代发展,不断革新休闲食品的包装材料、工艺路线及生产设备,并根据消费者偏好,不断引入创新口味风味,使公司品牌在市场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细分品类领军品牌,业绩持续增长


休闲食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消费场景多样化导致市场细分。为了避免产品同质化,越来越多的休闲食品企业开始实施差异化战略。甘源食品自2006年设立以来,深耕休闲零食,以籽类休闲食品为起点,专注于籽类休闲食品的生产和经营。通过升级产品、做大规模、品牌建设,公司在该细分品类领域中已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及品牌影响力。另外,甘源食品还获得了蟹黄味瓜子仁及其制备方法的发明专利。


渠道渗透能力强,终端卖场精耕细作


经过多年的布局,甘源食品逐步建立了完善的营销渠道,搭建了线下线上相融合的全渠道平台。公司线下终端渗透能力强,市场反应速度快,并且拥有1,000多家稳定高效的经销商队伍,实现了从核心商圈到流通门店的多层次覆盖。在线上渠道方面,公司已拥有包括天猫、京东等数十家电商平台,并借助平台的用户规模效应,不断扩大品牌的认知群体,实现对各类消费群体的深度渗透和覆盖。近年来,甘源食品着力发展独立小包装产品,对终端卖场进行精耕细作,建立了“传统货架”与“品牌专柜”相结合的多元商业形态。


产品品类口味齐全,新品规划稳健清晰


甘源食品在品种口味方面进行了多种改良创新,建立了丰富的产品体系,使甘源食品能够贯彻广覆盖、差异化的竞争策略,针对消费者不同地域、不同偏好、不同年龄、不同消费习惯,采取多品种差异化组合的方式充分迎合消费需求,大大降低了单一品类的市场波动风险。


技术研发持续创新,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甘源食品通过多年的发展,建立了自身独有的生产技术和标准化的质量控制体系,在产品质量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保持市场领先地位。截至2021年末,甘源食品已拥有超过100项各类专利。为了快速响应市场,甘源食品建立了成熟的产品更新迭代机制,并培养了一支经验丰富的高素质技术研发队伍,建立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高效研发体系,掌握了多品类休闲食品生产工艺及口味配方,并上线了自动化休闲食品生产线,拥有迅速将新产品从概念到工艺设备改进、配方改良、试生产及销售的综合实施能力。


生产流程自动化,食品安全可追溯


甘源食品开发了适应现代化、规模化生产的休闲食品生产工艺,建立了自动化生产线,实现了休闲食品从传统手工制作到现代工业化生产的转变;通过推进籽类产品生产的标准化、自动化和规模化,大幅度提升了籽类休闲食品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及食品安全性。除此之外,甘源食品还建立了严谨完善的产品溯源制度,对原材料采购至成品销售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对原材料、成品实行批号管理,确保产品能够追溯至其原始状态,实现全流程标准化控制。


4.2.6 甘源食品近期动态


1、甘源食品:目前跟OLE已经确定合作,近期产品会在门店上架


甘源食品近期在接受调研时表示,公司目前跟OLE已经确定合作,定制的包装在准备中,近期产品会在门店上架。另外公司已经确定在盒马上架两款产品,也已经跟麦德龙在合作。同时公司希望沃尔玛分出消费较好的门店来合作,上架部分调味坚果(口味性坚果)产品。还有许多传统供应链里相对门店定位较高端的,好的也在积极推进他们一部分门店合作,还有其他的会员制渠道也在沟通中。


2、甘源食品:安阳产品计划每个品类精简到1-2个口味及包装


甘源食品近期在接受调研时表示,安阳子公司产品计划每个品类精简到1-2个口味及包装,产品定位以零食系统及流通渠道这两类成长比较块的渠道为主,形成较好的规模优势及成本优势。

农小蜂-绿色食品牌“链长制”内参(第1期).pdf
6.99MB 2022-12-20
查看
下载
附件下载
农小蜂-绿色食品牌“链长制”内参(第1期).pdf
6.99MB 2022-12-20
查看
下载
往期内容
绿色食品产业“链长”内参(总第10期)
2023-10-30
完整目录
点击阅读
绿色食品产业“链长”内参(总第9期)
2023-09-28
完整目录
点击阅读
绿色食品产业“链长”内参(总第8期)
2023-08-31
完整目录
点击阅读
绿色食品产业“链长”内参(总第7期)
2023-07-27
完整目录
点击阅读
绿色食品产业“链长”内参(总第6期)
2023-06-30
完整目录
点击阅读
绿色食品产业“链长”内参(总第5期)
2023-05-26
完整目录
点击阅读
关注我们
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微信:nxf365
反馈建议
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