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产业三年行动计划
(2018—2020年)
云南省农业厅
2018年6月
前 言
围绕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目标,发挥我省蔬菜种类丰富,一年四季均有新鲜蔬菜上市优势;强化蔬菜绿色生产基地建设、推进绿色化有机化生产,改造提升传统加工产品、研发生产新产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增强带动引领作用,搭建新平台、增强产业发展支撑能力,加强蔬菜质量监管、着力打造云菜品牌;构建现代蔬菜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升优质蔬菜生产能力、加工能力、科技支撑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打造千亿云菜产业。
一、行动目标
蔬菜产业是我省特色经作的重要产业之一,充分我省发挥“天然温室”和“天然凉棚”优势,四季生产出品种丰富、生态优质的蔬菜产品,每年近70%云南蔬菜产品销往全国150多个大中城市和30多个国家和地区,云南已逐步成为我国重要的“南菜北运”和“西菜东运”基地,享誉世界的菜园子。但也存在生产基地不能适应现代化生产需求,生产水平不高;蔬菜经营主体生产经营分散,组织化程度低,加工企业体量小,产品种类单一,产业链短,市场开拓力度不足,流通营销手段单一,品牌影响能力弱等情况。结合云南实际,按照3年打基础,5年初见成效,打牢绿色蔬菜生产基础,强化蔬菜商品化生产,增强“云菜”品牌影响力和营销力,巩固国内重点市场,拓展国际国内有机市场,推进蔬菜产业有机化发展。
(一)总体目标
到2020年,全省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100万亩,总产量3560万吨,综合产值1045亿元,其中:农业产值765亿元,加工产值200亿元、物流和服务产值80亿元。
(二)年度目标
2018年:全省蔬菜种植面积达2010万亩,总产量3040万吨,综合产值852亿元,其中:农业产值593亿元、加工产值185亿元、物流和服务产值74亿元。
2019年:全省蔬菜种植面积达2050万亩,总产量3300万吨,综合产值950亿元,其中:农业产值682亿元、加工产值191亿元、物流和服务产值77亿元。
2020年:全省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100万亩,总产量3560万吨,综合产值1045亿元,其中:农业产值765亿元,加工产值200亿元、物流和服务产值80亿元。
二、行动措施
针对蔬菜产业发展目标,紧扣基地提升和绿色有机生产示范、增强蔬菜商品化生产与销售、定向招商和壮大龙头企业、打造云菜品牌、建立科技创新平台5个关键环节,推进5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一)夯实绿色生产基础,稳步推进有机生产
1.建设绿色生产基地
在蔬菜主产区和重点县,到2020年新建成绿色生产基地15万亩,重点对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实施轮作休耕、配置水肥一体化、绿色综合防控等关键绿色生产技术环节进行建成奖补,实现绿色生产基地翻番,为推进有机生产奠定基础。(责任单位:省农业厅、各州市人民政府)
提升昆明、玉溪市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蔬菜)示范基地绿色有机蔬菜供应能力,再创建2家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蔬菜)示范基地;新建成6个省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区,力争3个成为国家级示范区。建设出口蔬菜备案种植场30个。建设供港澳蔬菜备案种植场1.5万亩。(责任单位:省商务厅、昆明海关、相关州市人民政府)
2.绿色有机生产示范
建设30个绿色蔬菜生产综合技术示范区,集成示范绿色生产技术,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无机养分转化有机、绿色综合防控,示范带动全省绿色生产基地建设。
在元谋县等开展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县建设试点,在10个蔬菜生产重点县开展有机蔬菜生产示范,集成有机生产技术、物理-生物绿色防控,示范带动全省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建设。(责任单位:省农业厅、相关州市人民政府)
3.实施蔬菜绿色有机标准化生产
制定颁布主要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30个,制定绿色有机产品地方标准30个。集成集约化育苗、轻简化栽培和机械化生产等技术,推进标准化生产,新建成农业(蔬菜)标准化示范区8个。(责任单位:省质监局、省卫计委、省农业厅,各州市人民政府)
4.增强绿色健康种苗生产
在元谋、弥渡各建设年生产能力1亿株的区域性集约化育苗中心1个;在蔬菜重点县建设年生产能力1000万株的集约化育苗厂6个。(责任单位:省农业厅、相关州市人民政府)
(二)改造升级加工设备,提高产品商品化
1.加快蔬菜产地初加工能力建设,在主要产区建设一批新型产地预冷、保鲜设施。到2020年新增加保鲜冷库能力30万立方米。(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农业厅、相关州市人民政府)
2.加快传统加工产品的升级改造,重点对韭菜花、酸腌菜、小米辣、生姜等进行自动化生产线升级改造5条;重点实施通海宝顿果蔬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果蔬加工自动化生产线等项目。(责任单位:省工信委)
3.开拓精深加工,开展速冻蔬菜、脱水蔬菜、冻干蔬菜、蔬菜粉、蔬菜汁等新型蔬菜加工制品生产线改造升级3条;重点实施姚安县鑫盛实业有限公司年产5000吨速冻糯山药技改、罗平县阳洋黄姜有限公司年产3600吨脱水姜生产线技改等项目。(责任单位:省工信委)
(三)内培外引,增强龙头企业规模化带动作用
1.引进永辉、宋小菜、南京众彩等世界500强企业和全国前100强的蔬菜生产、加工、流通企业,力争5家落户云南。(责任单位:省招商局、省农业厅、各州市人民政府)
2.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植大户围绕产业化经营创新发展,新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省级示范合作社20家,省级家庭农场10家,新获得自主经营出口经营权企业10家。年销售收入3-5亿元龙头企业15个,年销售收入5-10亿元龙头企业10个。(责任单位:省农业厅、昆明海关、省工信委)
3.强化农业龙头企业外向合作,实施“云菜”产品直通销售。建设与北京、上海政府间合作的在滇蔬菜直供基地;与永辉超市、盒马鲜生、宋小菜、沃尔玛、家乐福等商超建立直采供应;建立与北京新发地、上海蔬菜集团、广州江南、乌鲁木齐百园春等销区批发市场产销合作机制,免除进场费用,优先进场。(责任单位:省商务厅)
(四)推进认证认定,打造云菜品牌
1.构建以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为主体的云菜品牌体系。推进云南蔬菜区域公用品牌知名度和绿色生态理念,重点打造云南高山娃娃菜、丘北辣椒、元谋番茄、通海花菜、弥渡酸腌菜等有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推进泸西县“全国低纬度高原特色农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和元谋县“全国元谋冬早果蔬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每年评选出10大区域公用品牌。集中培育评选一批优势企业品牌,巩固提升“宏斌”、“晨农”、“和源”等全国驰名商标的基础上,对具有云南鲜明特色的名牌产品培育成全国品牌,壮大蔬菜企业品牌整体实力。每年评选出10优企业品牌。(责任单位:省农业厅、省质监局、省工商局、省工信委、相关州市人民政府)
2.推进品牌认证工作。到2020年,认定绿色蔬菜产品50个,有机蔬菜产品认证30个;推进30万亩绿色基地和2万亩有机基地认证。新认定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3个,注册地理标志商标6件。(责任单位:省农业厅、省质监局、省工商局、相关州市人民政府)
(五)建设创新平台,保障蔬菜全产业有机化
1.2018年年底前,由省农科院牵头,组建云南省蔬菜产业与科技创新联盟,汇集省内外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推广部门、企业的科技力量,开展有机蔬菜全产业链相关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提升蔬菜产业转型发展的支撑和引领能力。(责任单位:省科技厅)
2.在元谋举办云南省蔬菜种业博览会,搭建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展示合作交流平台,推动云南蔬菜产业绿色有机发展。(责任单位:楚雄州人民政府,省农业厅,省博览局)
3.加大蔬菜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农药等农业生产投入品抽检力度(责任单位:省工商局、省质监局)。在全省所有蔬菜生产企业建立农业投入品准入制度。(责任单位:省工商局)
三、政策措施
针对以上重点任务推进中急需解决的金融、用地、运输、农机、品牌5个痛点和制约瓶颈,抓紧落实以下5项政策措施:
(一)金融保险支持政策
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为绿色有机蔬菜企业提供信贷担保,贷款利息执行优惠利率并由省财政贴息。用于建设绿色有机蔬菜基地灌溉管网、设施大棚等,贷款贴息年限为3年,用于建设蔬菜冷库、加工车间等,贷款贴息年限为5年。(责任单位:省财政厅)
开展绿色有机蔬菜种植政策保险试点,对有机蔬菜生产基地省级财政给予100%保费补贴;绿色蔬菜生产基地省级财政给予80%保费补贴,投保人自缴保费比例20%。(责任单位:省保监局、省财政厅)
(二)用地保障政策
对涉及绿色有机蔬菜生产企业建设温室、育苗大棚、加工、冷库、仓贮用地应优先审批,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优先安排年度新增用地计划指标予以保障。(责任单位:省国土厅、各州市人民政府)
(三)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将蔬菜育苗机械、蔬菜移栽机、大棚智能化设备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育苗机械和大棚智能化设备给予30%补贴,蔬菜移栽机械给予40%补贴,冷库制冷设备和保温材料给予30%补贴。(责任单位:省财政厅、省农业厅)
(四)奖励补助政策
加大对“三品一标”认证的支持力度,鼓励生产企业、种植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积极发展绿色、有机果品,开展相关的产品认定、生产基地认证工作,对获得绿色、有机蔬菜产品认定的,对新增认证绿色、有机蔬菜基地,对获得驰名商标,国际有机认证和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给予奖励支持。(责任单位: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省农业厅、省财政厅、各州市人民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