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概况
安龙堡乡(云南省双柏县)依托绿汁江流域优越的气候条件和水土资源,近年来大力发展大棚西红柿种植,形成规模化、标准化产业。2024年全乡种植面积达8500亩,预计产值2.1亿元,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核心产业。其中,青香树村作为专业种植村,种植3600亩,产值预计8600万元,凸显集群效应。
二、发展模式与创新
组织化运营
“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整合零散农户资源,推动规模化种植,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市场议价能力。
“产销一体化”订单农业:通过统一规划、种苗、技术、销售的管理模式,保障品质稳定,减少市场风险。
技术升级与品种优化
村“两委”带队赴玉溪考察学习,引入先进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优化品种布局(如耐储运、高糖度品种)。
大棚种植技术延长生产周期,实现反季节供应,提升经济效益。
政策与项目支撑
沪滇协作项目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推动冬早蔬菜产业发展;
政府引导土地平整、水源调配等基础设施改善,降低农户种植门槛。
三、市场竞争力分析
区位优势:绿汁江流域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西红柿糖度高、色泽好,差异化竞争力显著。
品牌潜力:农户如马兴海等已形成口碑效应,可进一步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如“安龙堡西红柿”)。
销售渠道:订单模式稳定对接下游市场,但需拓展电商、深加工等路径,降低单一渠道依赖。
四、挑战与建议
风险提示
产业同质化:需警惕周边区域模仿竞争,需持续创新品种和技术;
价格波动:大宗蔬菜易受市场供需影响,需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发展建议
延伸产业链:发展西红柿酱、干制品等加工产业,提升附加值;
数字赋能:引入农业物联网技术,实现精准施肥、病虫害预警;
文旅融合:结合采摘体验、农耕文化,开发乡村旅游项目。
五、结论
安龙堡乡西红柿产业通过组织化、技术化和政策驱动,成功实现从“零星种植”到“支柱产业”的转型,成为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未来需在品牌建设、产业链延伸和抗风险能力上持续发力,确保产业长期竞争力。
数据来源:楚雄州融媒体中心、安龙堡乡政府公开信息
分析师:小蜂农业产业研究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