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现状与成效
规模与效益显著提升
2024年莲池乡草莓种植面积达5020亩,涉及887户农户,预计产量1.25万吨、产值1.13亿元,户均收入超12万元(如示范户袁宏东10亩园收入70万元)。
高附加值模式:通过分级销售、精品采摘(40元/公斤)和加工转化,草莓价格达普通品种的2倍以上。
组织化与产业链初具规模
培育4家合作社、2家企业、78名经纪人,形成“合作社+基地+农户”联动模式,覆盖种苗、技术、销售全链条。
加工端突破:引入全县唯一水果速冻加工企业(和立鑫达),年加工能力2000吨,解决尾果销路问题,年产值4500万元。
品牌与新业态探索
建成300亩出口备案基地、2个星级示范园及采摘体验园,推动“种植+加工+旅游”三产融合。
二、核心发展举措
对标提质行动
以会泽县林果产业为标杆,从种植技术(如露天冬季实验园)、管理标准到销售渠道全面升级,提升产品竞争力。
政策与招商双驱动
政府通过“招小商”策略引入加工企业,补全产业链短板;提供种苗补贴、技术培训等服务,降低农户风险。
组织化模式创新
合作社统一农资采购、质量把控和销售对接,减少中间环节损耗;示范户带动小农户标准化生产。
三、现存挑战
产业链深度不足
加工环节仍以初级速冻为主,缺乏深加工产品(如果酱、冻干),附加值挖掘有限。
抗风险能力待强化
气候依赖性强,未提及保险或冷链仓储配套,价格波动可能影响农户收益。
品牌影响力薄弱
缺乏区域性公共品牌支撑,市场溢价能力受限。
四、建议与展望
延链补链
发展草莓精深加工,开发休闲食品;联合科研机构优化品种,延长上市周期。
强化保障体系
推广农业保险,建设冷链物流网络;建立价格预警机制,稳定农户预期。
品牌化战略
打造“莲池冬草莓”地理标志,结合电商平台扩大销路,对接东南亚出口市场。
结论:莲池乡通过组织化提升、加工配套和三产融合,正逐步破解小散弱难题,未来需在科技赋能和品牌建设上持续发力,向“冬季草莓第一乡”目标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