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概况与战略定位
朔州市地处我国草食畜黄金生产带和农牧交错带核心区,依托“粮改饲”“草牧业试点市”等政策优势,构建了以草业为基础、牛羊产业为主导的现代畜牧产业体系。2024年数据显示,全市肉羊年出栏460万只(占山西省1/4),奶牛存栏15万头(鲜奶产量占全省近半),形成“草—畜—肥—田”绿色循环模式,草牧业对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贡献超50%,成为区域农业经济支柱。创新“牧繁农育”模式,培育了以怀仁市、应县为主的年出栏250万只“牧繁农育”区,以右玉、平鲁为主的年出栏150万只“自繁自育”区,现有年出栏1000只以上的肉羊规模场306个,家庭羊场1400多个,打造了怀仁海北头乡、亲和乡2个超百万只肉羊养殖基地,怀仁海北头乡、右玉威远镇2个国家级肉羊产业强镇,怀仁南小寨村、海子村2个肉羊养殖亿元村,怀仁家兴园、朔美羊、右玉宏宇3个省级肉羊良种扩繁推广基地。
二、核心产业竞争力分析
饲草产业体系成熟化
资源禀赋:年均降水428毫米,适宜优质牧草(全株青贮玉米、苜蓿、燕麦草)生产,干物质积累效率高。
技术创新:突破苜蓿裹包青贮技术(加工周期从7天缩短至1天),蛋白含量达18%以上,替代高价进口干草,亩均收益1000-1500元,降低奶牛饲养成本10%以上。
全链布局:建成9家市级以上草业龙头企业,饲草检测检验中心投入运营,形成“种植—收储—加工—销售”一体化体系,年开发裹包苜蓿、高湿玉米等多样化草产品10万吨以上。
牛羊产业集群效应显著
肉羊全产业链:以怀仁金沙滩、朔美羊为“链主”,打造养殖—屠宰—加工—冷链全链条,年屠宰能力600万只,熟食制品40余种。“怀仁羔羊肉”“右玉羊肉”地理标志品牌价值合计超56亿元。
乳业升级:121座现代化奶牛场(占全省50%),乳脂率、乳蛋白率高于国标;推动智慧牧场建设,计划年增3-5个数字化示范场。
三、政策驱动与生态协同
政策支持:
财政专项投入(如2024年200万元建饲草检测中心、550万元建羊肉追溯系统),强化质量管控与品牌溢价。
落实《饲用豆粕减量替代三年行动方案》,通过增草节粮降低粮食依赖,契合国家大食物观战略。
生态效益:
草业发展助力防风固沙、水土保持,630万只肉羊和15万头奶牛粪肥资源化利用,形成“秸秆饲料化+粪肥还田”循环模式,减少面源污染。
苜蓿等多年生牧草种植避免翻耕风险,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屏障功能突出。
四、挑战与建议
潜在风险:
草畜供需衔接需强化,部分养殖场对本地苜蓿接受度不足;
极端气候可能影响饲草产量稳定性。
发展建议:
深化草畜联动:扩大“牧繁农育”模式,推广订单农业,建立草畜价格保险机制;
科技赋能:引入遥感监测、智能灌溉技术,提升抗旱能力;
品牌出海:依托“右玉羊肉”等地理标志,拓展高端市场,对接“北肉”平台。
五、结论
朔州市以“立草为业、农牧循环”为核心,通过技术创新、全链整合和生态协同,成为北方农牧交错带高质量发展的样板。未来需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与市场拓展,为全国草牧业低碳转型提供可复制的“朔州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