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兰州市在天津市宁河区、宝坻区、东丽区的协作下,投入1.7亿元建设高原夏菜优势产区,致力于打造“北菜南运”“西菜东调”生产基地。目前,兰州市高原夏菜种植面积已达近百万亩,建成了3个省级蔬菜现代农业产业园和1个产业强镇,形成了以兰州为中心、辐射西北5省区的蔬菜一级物流集散中心,产品销往全国60多个城市、80多个农产品批发市场,总产量超220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达124亿元,蔬菜年交易量突破400万吨,品牌优势和市场占有率得到极大提升。
基地建设与标准化生产
“十四五”以来,兰州市累计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3700余万元,用于高原夏菜基地建设。已建成千亩绿色示范基地20个、万亩示范带7个。蔬菜产品质量控制体系由无公害种植逐步跃升为绿色、有机产品生产。全市累计认证蔬菜产业绿色食品249个、有机产品15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2个。
园区培育与全链条发展
同期,兰州市投入约1.1亿元东西部协作资金,持续推进国家和省、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及永登树屏众创城食品园区、榆中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的建设。先后培育产业链链主企业1家、骨干企业22家、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市级龙头企业51家、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3个,产业园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0%以上。
新品种引进与技术研究
兰州市投入400万元开展高原夏菜新品种引进和选育,带动周边50余户脱贫户、150户一般农户年人均收入稳定在8000元以上。投入145万元实施榆中百合基地高产量高品质技术研究和百合脱毒种球立体快繁技术的研发与推广等项目,建成后可满足200亩商品百合种源供给,年收益将达到200万元。
科研攻关与技术突破
两地科技部门在协作过程中建立了良好的工作机制,“十四五”以来,投入约800万元用于高原夏菜、寒旱农业等重点领域技术及科研联合攻关关键技术研究与新产品开发。9个农业科研项目获得甘肃省农牧渔业丰收奖。
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通过科技合作、与东部地区有关院校协作等多种形式,引入现代农业管理理念和经营模式,积极推进生产装备提升及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有力促进了高原夏菜示范推广、冷链保鲜、鲜切加工、精深加工、质量安全监控、资源化利用等关键技术的应用推广。
品牌体系建设
天津、兰州两地着力构建以区域公用、特色优势产品、知名企业品牌“三位一体”的高原夏菜产业品牌体系,完成兰州高原夏菜45大类普通商标注册,成功创建兰州高原夏菜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全国高原夏菜知名品牌示范区。2023年“甘味”区域系列公用品牌价值评价结果显示,“兰州高原夏菜”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到328.7亿元。
宣传推介与消费帮扶
通过视频、直播和举办特色农产品专场推介会等方式,对兰州高原夏菜产业进行宣传推介。“十四五”以来,累计通过消费帮扶实现销售约14.2亿元,多家企业成功入选“甘味品牌”。
农民收入与就业
通过推动构建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让农民充分融入产业发展环节,优势区蔬菜产业农民人均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在收入中的比重占到32%,产业聚集区内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所在县平均水平的20%。同时,建立了供销合作、订单经营、土地入股、劳务带动、资金分红、保险稳收以及对口帮扶等联结机制,农业经营主体带动10万多户农户不同程度受益,累计通过产业链提供就业岗位6万个,人均增加收入1万元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