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近年来在林草产业的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就。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产业基础,赤峰市积极培育木本粮油、经济林、林下经济等特色优势产业,同时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新业态,实现了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画卷。
一、文冠果产业: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抉择
赤峰市在阿鲁科尔沁旗、翁牛特旗、敖汉旗等地集中发展文冠果生态产业示范基地,挖掘其观赏、体验、经济和健康价值。截至目前,全市文冠果面积已达66万亩,选育、审(认)定了10多个新品种和优良品种,全力打造了文冠果油、茶、止痛贴等系列产品,深层次推动了产业化发展。
二、果树经济林:硕果累累的乡村振兴引擎
赤峰市重点发展蒙富、123苹果、南果梨、锦绣海棠等特色经济树种,打造了一批果蔬经济林示范基地、示范果园和示范户。全市果树经济林面积达171.8万亩,其中结果面积98.3万亩,林果总产量约56万吨。宁城县年产水果16.8万吨、产值8.2亿元,带动从业农民2.2万户、人均增收5600元,打造的酵素、富硒、SOD等功能性果品深受消费者喜爱。林西县发展内蒙野果11.7万亩,年产水果7.1万吨,林果产值达1.6亿元。
三、林下经济:乡村振兴的全新引擎
喀喇沁旗以赤松茸为主的林菌种植面积达到7500亩,每亩地年均效益稳定在万元线以上。林西县老虎石沟村建设内蒙古中药材交易市场,实行订单制收购,为药农提供双重保障。2024年,全市栽培林下食用菌0.3万亩,发展林下药材种植10.46万亩,林下养殖达24.7万只(头),参与农牧民4.6万户。
四、森林旅游与康养:生态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赤峰市依托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等丰富的保护地景观,积极规划打造森林旅游精品线路,拓展森林浴、森林食疗等特色服务项目。2024年,全市森林生态旅游、森林康养达280万人次,间接安排就业人员近万人。截至目前,共有10个单位被认定为“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基地”等荣誉称号。
综上所述,赤峰市在林草产业的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未来,赤峰市将继续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持续巩固和提升林草生态建设成果,不断创新产业发展模式,精心培育优质林草产品,书写更加璀璨辉煌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