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巍山县充分利用其土地和气候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中药材产业不仅促进了当地农民就近就业增收,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以下是对巍山县中药材产业的简要分析:
一、产业现状与成效
1. 种植面积与产量:截至2024年,巍山县中药材累计种植面积达到4.5万亩(包括花椒1340亩),总产量预计为4000吨,农业产值预计超过2.5亿元,综合总产值达3.5亿元以上。其中,红花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占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的70%以上。
2. 品种多样性:巍山道地中药材种植品种丰富,包括红花、滇重楼、当归、滇黄精、紫金龙、丹参、白芨、附子、茯苓等20多个品种。
3. 务工与收入:中药材基地年用工量近1.8万人次,其中脱贫人口近0.8万人次,实现务工收入1100万元。群众地租收入也接近28万元,辐射带动红旗青云三胜347户、883人脱贫人口增收。
二、发展模式与合作机制
1. 经营模式:巍山县依托“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使群众不仅有了务工和销售收入,还获得了地租收入。
2. 合作模式:基地采取订单销售的合作模式,与贵州双壶堂、甘肃省药材加工厂、广东沿海地区的高端药食销售公司及云南白药等达成合作。按照销售企业订单需求,对中药材鲜货进行初加工后提供企业,年订单量约2000吨,销售额达1600万元。
三、未来发展规划
下一步,巍山县将继续加大中药材产业的扶持力度,从种苗繁育、基地建设、加工生产到品牌销售,形成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以“1+N”的中药材产业发展思路,按“拳头产品红花+骨干产品当归”等因地适药进行布局发展。加强科技支撑和品牌推广,按照“123N”现代化产业体系规划目标,进一步推动巍山县中药材产业发展。
四、结论
巍山县中药材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为当地农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还促进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通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种植技术、拓展市场渠道,巍山县中药材产业有望在未来实现更大的突破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