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概述
近年来,昭通市充分发挥林长制统领作用,强化森林草原资源安全、保护和发展,推进林草领域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力促进生态美、经济强、百姓富。2023年,昭通市林草产业总产值达230.39亿元,增速位居全省第一。其中,覆盖区户均收入竹子1.2万元、花椒1万元、核桃0.27万元,为增加林农收入,助力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绿色富民产业提质增效。昭通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路子,着力抓实竹子、花椒、核桃等林业产业,推动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用心、用情、用力谱写好“产、城、人”文章。
二、政策保障与产业发展
昭通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昭通市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昭通市加快竹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系列文件,为全市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策保障。竹产业蓬勃发展、成绩斐然。通过持续不断努力,竹资源从257.8万亩增加到680万亩,覆盖9县(市、区)96个乡(镇)625个村53万户210余万人,实现产值135.7亿元。花椒产业高质高效、奋楫争先。昭通市牢记“小小花椒树,致富大产业”的殷殷嘱托,全市上下合力攻坚,花椒面积稳定在165万亩,花椒应用在大健康领域的产品研发实现突破,精深加工不断拓展,预计今年总产值将实现150亿元。核桃产业提质增效、稳步推进。今年,预计核桃产量12.6万吨,总产值约19亿元。其他林下经济层出不穷、多点开花。积极探索推进林下经济,大力发展林下天麻、林药、林菌、森菜、林下养殖、林下采摘,今年预计收入可达130亿元。做特做强林果产业,昭通苹果、永善枇杷、绥江“半边红”李子等最具代表性的特色优势增收产业,带动了“生态颜值”“幸福指数”持续提升。
三、林长制实施情况
昭通市以“林”为抓手,聚焦“扩绿、兴绿、护绿”,制定出台全面推行林长制系列政策措施,因地制宜,统筹做好林与山、林与水、林与草大生态文章。以“长”为关键,建立完善了四级林长体系,全市共设立林长2881人,划定管护网格34408个;以“制”为保障,建立林长巡林等6项制度,建立健全“林长+森林警长”等机制,创新建立“民间林长”管理制度,形成以1个文件为主题+N项制度的制度体系。以“常”为要求,常态化落实好工作要求。以“责”为督考,强化作风建设,压紧压实林长责任,持续强化各级林长履职尽责,全面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责任到人”的林长制责任体系。
四、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明显
赤水河流域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和第一批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全面完成,流域内森林覆盖率稳步提升,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十大专项行动”“十大示范项目”多领域推进城乡绿美,村庄面貌大幅提升。能力建设明显增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管护道、防火道、产业道“三道合一”,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全市建设林区管护道777.5公里,建设森林防火应急道路1908公里。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升,2022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按期撤销水富市松材线虫病疫区,2023年昭通市林业和草原局被评选为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攻坚行动先进单位,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书面通报表扬。
五、结论与展望
昭通市林草产业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实现了快速发展。未来,随着政策的进一步优化和市场的持续扩大,昭通市林草产业有望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为当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做出更大贡献。同时,也需要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确保产业的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