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产业转型升级
桂平市在肉牛产业方面积极探索立体楼房养殖模式,实现“一亩地,三倍效益”的目标。该模式不仅有效节约用地、节省人工,还提高了产值和利润。通过向“天”要空间,桂平市突破了传统养殖模式的用地瓶颈,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近年来,桂平市投入资金1300.2万元,提升改造肉牛养殖设施,推动产业向节能环保、高效高质发展。目前,已有4家企业应用楼房立体式养牛,共建设立体式牛栏面积3.49万平方米,为肉牛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实基础。
2. 科技赋能
桂平市在肉牛养殖过程中积极引入科技手段,利用大数据、智能化等技术实现肉牛养殖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数字化信息服务平台,养殖户可以实时查看每头牛的生长、健康等情况,及时了解全国各地的肉牛交易信息,提高养殖效率和管理水平。
同时,桂平市还引进了黑水虻等生物处理技术,有效解决了牛粪污处理难题,实现了粪污资源化利用。这些科技手段的融入,为桂平市养牛产业注入了新动力,培育出一批熟练应用数智技术的“新农人”。
3. 品种改良
为了提高肉牛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桂平市注重品种改良工作。通过推广优质杂交犊牛,该市累计新增优质杂交犊牛24万头,主要以利木赞、西门塔尔杂交牛为主。这些优质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显著提高了肉牛的体重和屠宰出肉率,增加了养殖户的收入。
同时,桂平市还积极举办产业发展大会和特色农产品展销交流会等活动,搭建平台促进肉牛品种改良的交流与合作。这些举措为保障牛产业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4. 产业效益
桂平市肉牛产业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据统计,2023年该市肉牛存栏13.01万头,出栏7.8万头,牛产业综合产值超13.3亿元。存栏50头以上的牛场从2016年的2家发展到今年的68家,肉牛养殖专业户达到2000多户。今年第一季度,该市肉牛存栏12.53万头,各项指标居于广西前列。
肉牛产业已成为桂平市支柱畜牧产业,也为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贡献了重要力量。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科技赋能和品种改良等措施的持续推进,桂平市肉牛产业有望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5. 总结与展望
桂平市肉牛产业在转型升级、科技赋能和品种改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未来,该市应继续深化立体楼房养殖模式,加大科技投入,推动产业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同时,加强品种改良工作,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牛品种品牌,提升肉牛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在政府支持和社会关注下,桂平市肉牛产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为当地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更大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