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发展概述
武定县发窝乡,以其得天独厚的地域特性和丰富的资源,专注于山地牧业的发展,将之打造为推动地方经济繁荣、农民增收的核心产业。全乡采取“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深化党建引领作用,通过扶持和引进政策,培育了多家养殖专业合作社。科技特派团的引入,不仅补齐了技术人才短板,还促进了畜牧业的科技含量提升,形成了政府、龙头企业、科技示范、规模发展和农户参与的良性发展格局。
2. 主导产业
2.1 肉牛养殖
全乡通过小石桥、黑虎山等示范村的建设,实现了肉牛养殖的规模化和标准化,年出栏大牲畜达2259头,产肉量达2826吨。县级龙头企业的带动下,牛产业持续做大做强,畜牧业收入达到1.2亿元,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2.2 黑山羊养殖
中村村委会养殖能手李琴彪借助科技特派团的帮助,将养殖规模从80多只扩大到300多只,年出栏量从30只增加到80多只,年纯收入超过8万元。这一成功案例展示了科技赋能下的山地养羊模式的巨大潜力和经济效益。
2.3 生猪养殖
依托发窝村老书多养猪场等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生猪养殖业亦稳步增长,为当地农户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并促进了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2.4 武定鸡养殖
清宏润武定鸡养殖合作社的成功运营,为武定鸡的产业化、规模化养殖树立了典范。目前,全乡年存栏鸡达到3.6万余羽,出栏25万余羽,有效提升了武定鸡的市场供应能力和品牌影响力。
3. 发展措施
3.1 政策扶持与资金投入
累计投入产业资金超过2000万元,实施优惠政策,支持畜牧业发展。这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多方面的扶持,为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3.2 科技赋能
积极预防重大动物疫病,确保畜禽免疫密度达到100%。科技特派团的引入,不仅提升了畜牧业的技术水平,还通过培训、技术服务等方式,提高了养殖户的管理能力和技术应用水平。
3.3 示范带动
通过建立示范基地和养殖示范村,以点带面,促进技术和经验的快速传播和应用,加快了畜牧业的整体进步和升级。
4. 总结与展望
4.1 总结
综上所述,武定县发窝乡在山地牧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也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通过政策扶持、科技赋能和示范带动等措施,该乡在畜牧业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4.2 展望
展望未来,武定县发窝乡应继续深化畜牧业与科技的融合,加强品种改良和养殖技术的更新,提高畜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延伸产业链条,实现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