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发展规模化
六盘水市以市场为导向,发展了猕猴桃、刺梨、茶叶等为主导的特色产业面积达近400万亩。其中,红心猕猴桃位列贵州省第一,刺梨成为全国最大的刺梨种植基地。市委市政府做出建设猕猴桃“吨产园”、刺梨“千斤园”、茶叶“万元田”决策部署,全力推进农业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截至2023年,已累计建成猕猴桃“吨产园”6万亩、刺梨“千斤园”26万亩、茶叶“万元田”3万亩。同时,大力发展蔬菜、食用菌、精品水果、中药材等富民产业,小黄姜、樱桃、脆桃、黄精、羊肚菌、夏季香菇等一批优势单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全年蔬菜累计种植达120万亩、水果54.84万亩、中药材25.51万亩。
二、生产技术标准化
六盘水市按照“有标采标、无标创标、全程贯标”的要求,加大标准执行力度,积极推进区域特色优势产业生产技术标准制订。截至目前,全市共发布19个地方标准和8个团体标准,初步建立了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持续提高。《六盘水市猕猴桃生产技术标准体系》成为贵州省第一个向国家标准委备案的市级地方标准体系。
三、主体培育多元化
六盘水市积极引导社会资金、金融资金投入农业产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龙头”企业,培育了市农投公司、贵州初好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已累计培育国家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和100家,国家级、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33家和114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82家。其中贵州省水城区蟠龙镇百车河庭银家庭农场规模适度重科技猕猴桃变“致富果”,入选全国典型案例。天香宜公司2023年申报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已获得公示。
四、特色产品品牌化
六盘水市加强农业品牌建设,着力打造凉都区域公用品牌和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已累计获得绿色食品54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33个,名特优新农产品3个,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6个。《保护水城猕猴桃地标品牌,助推西部地区乡村振兴》入选全国第二批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成功打造了凉都“弥你红”、凉都“水城春”、“盘县火腿”等区域公共品牌。
五、质效提升链条化
六盘水市坚持大数据赋能乡村产业发展,建立专班运行工作机制,围绕研发、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品牌等环节,全链条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效拓展增值增效空间。推进仓储物流建设,累计建成农产品产地冷藏设施84个14.6万m3,实现鲜活农特产品错峰销售,盘州市被国家发展改革委等5部委认定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