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昭通市位于中国云南省,拥有2000多年的竹产业发展历史。凭借其丰富的竹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昭通被誉为“中国筇竹之乡”、“中国方竹之乡”和“中国赤水源方竹之乡”。近年来,昭通市林草局借鉴古人王阳明的“格竹致知”发展智慧,坚持党建引领,成功解锁了竹产业发展的“绿色密码”。
二、发展现状
1. 产量与产值:2023年,昭通市竹资源总量达到680.2万亩,其中优质小径级笋用竹基地563.1万亩,覆盖全市9个县(市、区)96个乡(镇)625个行政村53万余户210万余人。年产鲜笋40万吨,综合产值达137.52亿元。
2. 企业与产品:全市现有涉竹企业38个(省级龙头企业7个),专业合作社95个、村集体经济72个、个体大户38户。竹材加工量达到22.93万吨,产品种类从50余个增加到200余个,二产产值近30亿元。
三、政策支持
昭通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撑,出台《关于做大做强竹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的意见》、《昭通市加快竹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系列文件。同时,市林草局制定年度重点工作清单,按月调度工作推进情况。
四、产业链优化
1. 强化管理:通过科技育竹做强一产,全竹开发壮大二产,文旅康养拓展三产,使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形成主攻二产、带动一产、拓展三产的新格局。
2. 金融扶持:创新“协会+金融机构+企业”机制,推动竹企业融资破题破局。目前部分竹企业已新获得0.45亿元贷款资金支持。
3. 人才效能:推进与国际竹藤中心、中国林学会竹产业分会等合作,搭建竹产业“产学研用”合作平台。积极筹建昭通市竹产业研究院等机构,引进科技前沿人才。
五、未来展望
昭通市将继续加强竹产业发展,力争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竞争性最强、区域特色最明显的竹笋生产基地。努力打造全国可推广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示范区,构建国内一流竹产业新高地。
六、结论
昭通市竹产业在政策支持、产业链优化和人才引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未来,昭通市有望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竹产业的重要基地,为绿色农业发展树立典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