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积分:0
开通VIP会员 · 享八大权益
未开通
农小蜂VIP , 您的专属数据定制管家
立即开通
退出登录
数字化赋能的农文旅融合应该怎么做!
来源:
2024-04-26
1116 阅读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
首页 内容详情

作者:陈星池


在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政策引导下,农文旅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国家到地方,政策层面对农文旅融合的支持力度显著增强,相关政策文件均明确指出了农文旅融合在新时代背景下的重要性及其发展方向。全国各地通过深度融合农业、文化、旅游等产业,积极培育打造乡村旅游新业态,深入挖掘并充分利用当地生态资源、农业资源、文化资源等优势,推动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构建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产业体系,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力。


在推动农文旅融合的过程中,如何深入挖掘和整合农业、文化、旅游资源,打造出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旅游产品,以满足市场对高质量、特色化旅游体验的迫切需求;如何整合好农业、农村、农民的关系,创新融合机制,形成新质生产力,促进乡村振兴发展,成为当前新的挑战。



一、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需求


在消费升级的趋势下,随着人们的出游频次不断增加,以及对假日生活质量的不断加大,乡村旅游市场空间得到了拓展,推动了农文旅融合向着更完善的方向发展。


资源高效利用与价值提升需求:需要深度挖掘并高效利用现有资源,同时开发闲置土地、古朴村落和传统工艺等,重塑其价值。通过科学规划与合理布局,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文化教育理念下行需求:随着儿童教育理念的普及,农文旅融合应关注亲子市场的需求。将农业科普、传统文化与自然生态教育融入旅游产品,打造亲子互动体验项目。


消费产品与业态创新升级需求:在消费升级与个性化需求盛行的背景下,农文旅融合应聚焦创新消费产品与业态模式。打造特色旅游产品与体验活动,满足游客对高品质、个性化旅行的需求,同时灵活调整和优化产品业态,确保与时俱进。


 “农文旅”融合并非简单的堆砌,而是以农业为背景,通过旅游展示并推动农业文化,形成农业文化主题的旅游方式。在融合的方向上,需与自然生态、农业产业和新兴业态紧密融合,共同推动农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



二、农文旅发展困境


农村农业产业在迈向产业化、现代化、市场化的进程中,遭遇多重困境,亟需通过农文旅融合发展打破产业壁垒,整合资源,提升产业价值,促进农民增收及农村经济可持续繁荣。

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是产业链不完善,附加值受限。由于生产组织能力和供应链体系不健全,产业链存在断裂,从文化创意、内容生产到旅游产品开发、市场推广等环节衔接不畅,缺乏深度整合,难以充分挖掘和发挥文化和旅游资源的综合效益,影响了产业附加值的提升和可持续盈利模式的形成,严重制约了产业附加值的提升。


二是资源发掘不足,经济效益有限。乡村资源丰富,但缺乏有效开发利用手段,导致资源价值未能充分发挥,同时对对地域文化特色、历史遗迹、民俗风情等资源的深入挖掘和创意转化不够,导致产品和服务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性和差异化,无法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进而限制了产业规模的扩张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三是产业协同机制缺失,融合零散。农文旅融合发展中农业、农村、农民缺乏有效协同,导致信息交流不畅,资源整合困难,项目规划与实施多处于自发状态,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群优势,影响了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深度和广度。


四是运营管理能力弱,市场秩序混乱。主要经营主体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管理,导致恶性竞争和生态破坏。


五是人才匮乏,消费体验不佳。服务人员技能水平低,缺乏教育培训体系,影响消费者满意度。


六是市场竞争力不足,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品牌意识薄弱,营销能力有限,产品更新换代缓慢,难以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



三、挑战和难点


系统规划缺失:当前,规划顶层设计尚不完善,对区域资源、市场需求的研究不足,导致整体布局与发展方向模糊。资源整合利用不合理,且在产业创新、环保、文化传承等方面缺乏统筹,严重影响了农文旅融合的效能与长远发展。


联动机制不足:农业、农村、农民之间的联动发展以及产业间的深度融合尚未形成一体化链条。农业与文化旅游产业的交叉渗透不够,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未能有效整合,各产业间的协同效应未得到充分发挥。


运营管理短板明显:专业人才匮乏、管理制度不健全、服务质量波动大、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偏低以及应急处理与风险管理能力欠缺,这些都制约了农文旅产业向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发展。



四、数字化赋能农文旅融合发展


运用数字化手段全方位地激发农文旅融合的内在活力,以科技力量赋能产业升级,从而实现农文旅产业在业态创新、服务品质提升和高效运营管理等方面的立体化、多元化进步。



农文旅融合发展,以农业产业为基础,以旅游休闲为形态,以风土文化为灵魂,深度挖掘乡村价值,跨界创新产业业态,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技术链、人才链的融合,形成分工协作、互利共赢的发展模式。



技术突破、要素创新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共同催生了“新质生产力”,而打造新型劳动者队伍、用好新型生产工具以及塑造适应新质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则是实现这一变革的关键举措。



通过打造生产、生态、生活三生一体的发展模式,实现农业、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在此基础上,我们辅以数字化建设、智慧化管理、品牌化运营三位一体的体系建设,在农业、文化、旅游各路径同时发力,通过数字化支撑产业融合升级,产业聚集和文化赋能的整体驱动模式,提升农文旅融合的实施发展。



以产业大数据平台作为基础为产业提供数据资产管理、物联网管理、溯源管理能力,以数智供应链为核心,实现产品和服务协同的基础系统支撑,通过顶层规划、组织协同和综合运营在智慧种植、智能生产 、智慧景区、数字文教方面实现对新业态场景的支撑。



五、农文旅融合数字化建设的意义


通过促进农业、文化、旅游三者的高层次融合,激活乡村沉睡资产,实现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传承和发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引领乡村走上一条绿色、协调、开放、共享的发展之路,构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引擎。


1. 新质生产力催生


通过引入现代科技、文化创意、智能技术等先进生产力要素,催生了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质生产力,促进了传统农业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融合度的现代农业转变。


2. 产业转型升级与增值


有效推动农业从单一生产功能向多功能、多层次扩展,实现产业间的深度链接与融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幅提高农业产业的附加值,加速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 农民增收致富


通过引入现代科技、文化创意、智能技术等先进生产力要素,催生了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质生产力,促进了传统农业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融合度的现代农业转变。


4. 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


有力推动了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利用,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带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双重目标。


5. 城乡融合发展与区域协调发展


通过农文旅融合,实现城乡资源共享与互动,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同时,也能够促进地区间的协同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平衡与和谐,助力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


6. 生态环保与绿色发展


通过打造生态农业、绿色旅游等项目,保护和合理利用乡村生态资源,既实现了农业与旅游业的绿色共生,也为农民创造了绿色财富,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推荐内容
唯恒基业山地农业低空经济创新融合应用实践 ——数字底座夯实根基,科技赋能引领发展
2025-04-18
农小蜂数智云“含智量”增加,基于DeepSeek的小蜂AI问答发布上线
2025-04-18
产学研深度融合!唯恒与专家工作站梁志宏教授团队 共探智慧农业新篇章
2025-04-03
昆明国际数据交易所正式投入运营 唯恒荣获首批证书
2025-04-03
数智赋能 质效双升—中药材产业互联网平台 助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实践
2025-03-28
万柏农业与唯恒基业携手 共筑甜龙竹产业数字化新生态
2025-03-28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莅临唯恒考察交流
2025-03-28
她时光 • 慢生活 - 致敬最美的你
2025-03-07
农业农村部落实中央一号文件部署!唯恒以数智化赋能农业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2025-02-28
楚雄州数字经济产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与云南唯恒基业科技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共筑农业数字化新篇章
2025-02-28
关注我们
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微信:nxf365
反馈建议
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