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0年以来,中国茶产业在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方面呈现出显著的持续增长态势。截至2022年,中国茶园面积已超过5000万亩,茶叶产量达到334.21万吨,分别比2010年增长了75.62%和128.52%,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4.8%和7.13%。这一增长使得中国稳居全球第一大茶叶生产国及消费国地位。然而,特色品牌茶叶供给质量水平相对较低,优质、高端的茶叶品牌产品和服务仍然不足,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相对较弱。
从生产分布来看,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有22个涉及茶叶的规模化生产。其中,云南和福建的茶叶产量占比超过30%。茶叶生产常年保持“绿茶>青茶>红茶>黑茶>白茶>黄茶”的产量结构。各类茶叶的主要产地如下:
绿茶:45%以上产自云南、四川和湖北,四川省峨眉山竹叶青茶业有限公司品牌强度相对较高。
青茶:75%以上产自福建,八马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品牌强度相对较高。
红茶:50%以上产自云南、福建和湖北,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山茶业有限公司品牌强度相对较高。
黑茶:90%以上产自湖南、湖北和四川,湖南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品牌强度相对较高。
白茶:60%以上产自福建,福建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品牌强度相对较高。
黄茶:50%以上产自安徽,湖南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品牌强度相对较高。
从国际贸易来看,中国茶叶及茶叶副产品进、出口规模常年位列全球前10位,其中,出口规模排名相对靠前。2019~2022年,中国茶叶相关商品进口量已连续4年保持在4万吨以上,进口金额则整体在2亿美元左右波动,主要进口商品为“红茶”,主要进口来源地为“斯里兰卡”。年出口量近40万吨,出口金额连续4年在20亿美元以上,主要出口商品为“绿茶”,主要出口销往地为“摩洛哥、中国香港”。
综上所述,中国茶产业在过去12年间取得了显著的增长,但仍需加强特色品牌茶叶的供给质量,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此外,各类茶叶的生产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点,这为各地区发展特色茶叶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国际贸易方面,中国茶叶进出口规模保持稳定增长,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摩洛哥和中国香港等地。未来,中国茶产业应继续发挥其优势,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拓展国际市场,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上内容来自:《农小蜂:2023年中国茶产业数据分析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