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谷,是指没有去除稻壳的水稻所结子实,经砻谷机脱去颖壳后即可得到糙米,糙米再经加工碾去皮层和胚,留下的胚乳,即为食用的大米。我国稻作栽培已有1.4万年以上的历史,是世界上稻作历史最悠久、水稻遗传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2021年,我国全年粮食总产量为68285万吨,其中稻谷作为我国三大主粮之一,2021年产量为21284.24万吨,占我国粮食总产量的31.17%,位列第二,仅次于玉米,高于小麦。
图表1:2021年我国粮食产量细分结构对比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图:农小蜂)
1.全球稻谷现状
1.1面积及产量
2020年全球稻谷播种面积约24.63亿亩,同比增长1.48%;总产量约7.57亿吨,同比增长了1.07%。
图表2:全球稻谷播种面积与产量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FAO 制图:农小蜂)
全球水稻生产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2020年亚洲稻谷播种面积、产量分别21.07亿亩、6.77亿吨,占全球总播种面积、总产量的86.82%和89.43%。全球稻谷种植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孟加拉、印尼、越南、泰国、缅甸、菲律宾、柬埔寨、日本。
图表3:2020年全球稻谷播种面积与产量排名Top10国家/地区情况对比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FAO 制图:农小蜂)
1.2单位面积产量
2020年,全球稻谷单位面积产量为307.26公斤/亩,同比下降了1.48公斤/亩,同比降幅为0.48%。与2012年的301.64公斤/亩相比,增加了5.62公斤/亩,增幅为1.86%。
图表4:全球稻谷单位面积产量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FAO 制图:农小蜂)
2.我国稻谷现状
2.1播种面积
2012年至2021年间,我国稻谷播种面积整体呈稳中略降的波动趋势,从2012年的4.57亿亩降为2021年的4.49亿亩,减少了0.08亿亩,降幅约为1.75%,但我国2021年全国水稻播种面积在全国粮食总播种面积中所占的比重仍然达25.44%。
图表5:中国稻谷播种面积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图:农小蜂)
2.2稻谷产量
作为全球最早成功研发和推广杂交水稻的国家,我国稻谷育种及栽培管理水平的日渐提升,与播种面积稳中略降的趋势不同,近年来稻谷产量波动增长,且增长态势较为明显。具体来看,稻谷总产量从2012年的20653.23万吨增加至2021年的21284.24万吨,增长了630.01万吨,增幅为3.05%,年均复合增长率约0.33%。
早稻总产量从2012年的3229.89万吨减少至2021年的2802万吨,减少了427.89万吨,降幅为13.25%,早稻总产量占稻谷总产量比例从2012年的15.64%减少至13.16%,9年间减少了2.48个百分点。
图表6:中国稻谷产量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图:农小蜂)
2.3单位面积产量
2012至2021年间,我国稻谷单位面积产量整体呈波动增长趋势,从2012年451.79公斤/亩波动增长至2021年的474.25公斤/亩,增加了22.46公斤/亩,增幅为4.97%,年均复合增长率约0.54%。
图表7:中国稻谷单位面积产量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图:农小蜂)
3.我国稻谷产区
华南双季稻稻作区包括本区位于南岭以南,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岛和台湾5个省(自治区)。稻作面积约占全国稻作总面积的22%,品种以籼稻为主,山区也有粳稻分布。
华中单双季稻稻作区包括江苏、上海、浙江、安徽的中南部、江西、湖南、湖北、重庆和四川(除甘孜藏族自治州外)9省、直辖市,以及陕西和河南两省的南部。稻作面积约占全国稻作总面积的59%,早稻品种多为常规籼稻或籼型杂交稻,中稻多为籼型杂交稻,连作晚稻和单季晚稻为籼、粳型杂交稻或常规粳稻。
西南单双季稻稻作区包括湖南省西部、贵州省、云南省中北部、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和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水稻垂直分布带差异明显,低海拔地区为籼稻,高海拔地区为粳稻,中间地带为籼粳稻交错分布区。
华北单季稻稻作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和山西等省、直辖市及河南省北部、安徽省淮河以北、陕西省中北部、甘肃省兰州以东地区。稻作面积约占全国稻作面积的3%,品种以粳稻为主。
西北干燥区单季稻稻作区包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西北部、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和山西省大部。稻作面积约占全国稻作面积的1%,主要种植早熟粳稻。
东北早熟单季稻稻作区包括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稻作面积约占全国稻作面积的9%,品种类型为粳稻。
3.1我国稻谷前十省份生产规模对比
历年国家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稻谷产量前十的省份主要产生于黑龙江、湖南、江西、江苏、湖北、安徽、四川、广东、广西、吉林之间。近几年,这十个省份历年稻谷总产量均超过全国总产量的80%。
图表8:中国稻谷产量top10省份历年产量对比(单位:万吨)
省份 | 2020年 | 2019年 | 2018年 | 2017年 | 2016年 | 2015年 | 2014年 | 2013年 | 2012年 |
黑龙江 | 2896.2 | 2663.5 | 2685.5 | 2819.3 | 2763.6 | 2720.9 | 2797.2 | 2710.8 | 2600.2 |
湖南 | 2638.9 | 2611.5 | 2674 | 2740.4 | 2724.6 | 2756.8 | 2732.7 | 2645.3 | 2704.3 |
江西 | 2051.2 | 2048.3 | 2092.2 | 2126.2 | 2140.5 | 2157.2 | 2144.2 | 2106 | 2061.5 |
江苏 | 1965.7 | 1959.6 | 1958 | 1892.6 | 1898.9 | 1917.3 | 1882.6 | 1891.9 | 1878.8 |
湖北 | 1864.3 | 1877.1 | 1965.6 | 1927.2 | 1874.5 | 1961.4 | 1756.4 | 1728.3 | 1666.3 |
安徽 | 1560.5 | 1630 | 1681.2 | 1647.5 | 1570 | 1616.8 | 1523.6 | 1426.6 | 1466.8 |
四川 | 1475.3 | 1469.8 | 1478.6 | 1473.7 | 1467.3 | 1465.2 | 1450.5 | 1483.4 | 1484 |
广东 | 1099.6 | 1075.1 | 1032.1 | 1046.3 | 1039.5 | 1040.8 | 1053.3 | 1012.8 | 1097 |
广西 | 1013.7 | 991.95 | 1016.2 | 1019.8 | 1066 | 1073.5 | 1107.3 | 1105 | 1098.5 |
吉林 | 665.43 | 657.17 | 646.32 | 684.43 | 670.45 | 644.26 | 595.39 | 573.09 | 539.9 |
合计 | 17231 | 16984 | 17230 | 17377 | 17215 | 17354 | 17043 | 16683 | 16597 |
全国总产量 | 21186 | 20961 | 21213 | 21268 | 21109 | 21214 | 20961 | 20629 | 20653 |
top10省份累计占比 | 81.33% | 81.02% | 81.22% | 81.71% | 81.55% | 81.80% | 81.31% | 80.87% | 80.36% |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图:农小蜂)
点击《农小蜂:2022年中国稻谷产业数据分析报告》获取更多稻谷产业相关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