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农科智库”微信公众号
作者:李瑾、冯献、范贝贝、马晨、李泽欣、曹冰雪、郭美荣、任雅欣
单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产业经济与政策创新团队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新经济形态,正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深刻变革。乡村数字经济是以“三农”领域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以农业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为重要构成,通过数字经济与乡村经济的深度融合,优化乡村经济结构,提升经济运行效率的一种经济形态。为了进一步明晰乡村数字经济发展范畴,深入挖掘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方向及路径,本报告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方面,将乡村数字经济分为:数字种业、数字种养业、数字农文旅产业、农村电商产业、农机智能装备产业、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业、农业传感器产业、农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乡村信息通讯业、乡村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10大产业,并对各产业发展进程、主要应用场景、未来发展态势进行了综合分析,形成了《中国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3年)》。
本报告于5月19日在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智能农业高峰论坛暨2023年智能农业国际学术会议开幕式上正式发布。
一、我国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整体概况
我国乡村数字经济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宏观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技术应用水平不断提高,数字种业、数字种养业、数字农文旅、农村电商、农机智能装备产业、农业传感器、农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乡村信息通讯业、乡村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等乡村数字经济新业态蓬勃发展。但同时面临着数字底座不够牢、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数字技术应用场景不丰富、数据要素价值未发挥、人才短缺等问题与挑战,亟待全方位突破。
图1 乡村数字经济构成
二、我国十大乡村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取得重要进展
1、数字种业在种质资源数字化保护与利用、商业化育种平台研发应用、智能装备赋能设计育种、种业监管服务数字化建设等领域取得积极进展,组装式平台、自动同步采集、多平台协同获取、低成本智能育种装备研发与应用将成为主流发展趋势。
2、数字种养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遥感监测、专家决策系统和农机北斗导航作业等技术在东北、西北、黄淮海平原等大田生产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所有的现代玻璃温室和40%的日光温室采用了环境监测、水肥一体化技术;畜禽舍环境监控、精准饲喂、疫病防控在规模化养殖企业得到普遍应用,南方的智慧水产养殖不断加快。
3、农村电商产业已成为乡村数字经济的突破口和领头羊,供给端、需求端两端持续发力,在助农兴农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并在全球范围内产生积极影响。预计到2025年,农产品网络零售额有望超8000亿元,占农产品总交易额比重达15%以上;农村网络零售额将达3.5万亿元;生鲜农产品冷链流通率达到40%以上。
4、数字农文旅产业在整合农文旅资源、激活乡村消费新潜力、促进乡村产业与文化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2021年全国数字农文旅产业规模近2000亿元,预计到2025年有望达到3500亿元,融合景区数据、经营数据、营销指数、销售分析、游客画像、正/负舆情等产业数据于一体的农文旅大数据,将成为促进农文旅产业融合的主要趋势。
5、农机智能装备产业生态初步形成,水稻精量直播机、精量植保机等重大农机装备基本实现自主化,基于北斗、5G的无人驾驶拖拉机、无人插秧机,以及植保无人机等智能农机的示范应用正加快推广。预计到2025年,我国高端智能农机占比达20%,农机智能装备产业产值有望突破千亿元。
6、农业传感器被称为智慧农业的“电五官”,已成为国际农业科技竞争的焦点。目前,我国农业传感器的生产规模约6000万只,年产值约1100亿元;空气温湿度、光照、土壤水分、地温等农业中常用的物理量传感器已经较为成熟,并已实现量产。未来农业传感器技术将向低成本化、高稳定性、高智能化、可移植性和易操作性发展。预计到2025年,农业环境传感器、农机专用传感器、动植物生命信息传感器等主要农业传感器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800亿元左右。
7、农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是与农业软件产品、服务相关的经济活动及关系的统称,是农业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我国农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在区域上呈集聚发展态势,其中总部位于东部地区的农业软件企业占比达70%,且以政府机构和农业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预计至2025年,我国农业软件产业初具规模,产业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在15%以上。
8、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业包含数字农贷、数字支付、数字理财、数字保险等多个应用场景,可有效弥补传统金融服务的缺陷,催生金融市场的长尾效应。其中农村数字支付用户渗透率达55.42%。预计至2025年,我国农村银行电子支付业务总金额将达到560万亿元。
9、乡村信息通讯业是支撑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切入点。随着电信普遍服务稳步推进,乡村云广播、平安乡村、智慧党建、农技在线培训等数字服务场景不断拓宽,城乡数字鸿沟加快弥合。预计到2025年,农村信息消费将被充分激活,乡村电信业务收入规模将达到4600亿元。
10、乡村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属于乡村新型服务业范畴,在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农民生活便利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截至2022年6月,农村已有67.7%的居民用上了移动互联网,预计到2025年,农村地区在即时通信、搜索引擎、网络购物、网络游戏、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等领域的用户量将持续增大,其中即时通信和搜索引擎的用户量将超3.5亿人,乡村娱乐、生活、社交、教育、医疗等服务场景将更加丰富,推动互联网服务向便利化和普惠化方向发展。
三、我国乡村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展望
随着我国乡村社会由“乡土中国”向“城镇中国”转变,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分层趋势明显,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作用愈发突出。预计到2025年,我国农业数字经济增加值将达到1.26万亿元,至2035年将达到7.8万亿元,县域特别是农村地区的信息消费增长速度将进一步加快,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突出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