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思维》
作者:阿维纳什·K·迪克西特、巴里·J·奈尔伯夫、杨德慧
人生是一个永不停息的决策过程。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怎样打理一宗生意,该和谁结婚,怎样将孩子抚养成人,要不要竞争总裁的位置,都是这类决策的例子。你不是在一个真空的世界里做决定。相反,你身边全是和你一样的决策制定者。虽然冲突的成分很多,但是合作的因素也不少。
企业如何避免陷入囚徒困境?——杨恒
囚徒困境就是指那些每个参与合作的主体都按照自己认为最正确、最有利的方式推进,但整体收益却最低的那些事情!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非零和博弈的代表性的例子,反映个体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囚徒困境在自然界是一个极其普遍的存在,充分说明了甚至在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在人类和其他物种竞争的进化过程中,只有人类能够在共同的想象的驱使下保持了规模化合作,最终获得了物种利益最大化优势,这也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物种的本质!
在物种进化领域,人类至少到目前为止算是大获成功的,但囚徒困境对于人类依然是一个时时刻刻的威胁,例如环境污染、核战争……每个国家都代表一群人的利益,都在自己的立场上面做最正确的事情,会不会陷入新的更严重的囚徒困境,自己把自己毁于一旦?我想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各国联合起来建立了各种公约协定及联合组织的核心意义所在吧!
跟人类在自然界作为一个物种一样,不管是国家、企业、协会、团队……都是一种组织方式,组织存在的本质意义是让组织中的个体能够通过相互合作获取更多优势以面向环境竞争。组织运营中,只有那些能够有效规避陷入囚徒困境的组织才有可能在环境中获得更多优势资源,得以发展和壮大,也只有这些组织中的个体获得了竞争中的优势地位!那么一个组织如何规避陷入囚徒困境,让组织里面的个体能够保持稳定的合作,争取最大化利益?国家运营超出了我们的认知范围,我们重点讨论企业组织形式。
企业为什么会存在?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很早就给出了答案:企业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创造顾客!也就是说,企业是想为特定顾客提供特定价值的一群独立个体的组合!企业之间的竞争核心就是如果顾客群体和提供的顾客价值一样,那么谁能够获得更多的顾客谁就能在竞争中获得更多的优势资源,获得最大的利益!在企业运营中,在规避囚徒困境方面可以从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建立价值共识
价值共识就是指不同主体对价值(主要指公共价值)达成基本或根本一致的看法,也即对价值形成基本或根本一致的观点和态度,对于企业来说,建立价值共识是个体之间能够合作的核心基础,没有价值共识,那囚徒困境几乎不可避免!企业的价值共识应当至少包含以下两点:
(1)为什么样的顾客提供了什么样的价值!合作可能会产生多大的收益!这是个核心问题,它定义了企业存在的本质意义,明确了企业的顾客对象与顾客价值,明确了与谁竞争并且最终要赢得什么,它存在的核心在于企业整体价值一定要大于每个个体独立的价值。
(2)一系列的价值判断标准。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企业价值观,是企业中的个体对人对事的选择标准和行为风格,明确什么样的个体加入企业及个体行为在企业里面是会被得到认可和推崇的。
价值共识能够明确企业的目标以及参与的个体如何组成,但囚徒困境之所以存在还有一个核心要素点在于参与个体之间相互不信任,解决信任问题也是企业要关注的核心!
2.构建信任机制
人类的一切合作都是建立在人们之间的信任关系基础上的,在历史的视野中,我们看到三种类型的信任关系,它们分别是习俗型信任、契约型信任和合作型信任。习俗型信任发生在农业社会和熟人社会中;契约型信任是一种异化了的信任关系,它是工业社会和陌生人社会得以存续的重要支持力量;合作型信任是在互联网新基础设施日益成熟过程中一种正在生成的社会关系。
无论是企业内部个体之间、合作伙伴之间还是面向顾客,赢得信任并经营信任是企业作为一个组织及企业中每个个体的核心要点!在现代企业运营中,习俗型信任的封闭性已经无法适应高速变化的环境,以稳定的契约型信任关系为基础逐步建立合作型信任关系是现代企业信任机制运营的核心。
让价值共识及信任机制能够有效运转的一个核心是企业必须建立明确且可执行的奖励机制及惩罚机制!
3.建立奖励与惩罚机制
对合作奖励的承诺和对背叛的惩罚威胁,可信与执行能力是核心,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识别合作与背叛的能力是企业机制设计的核心。
受限于个人水平,以上是一些初潜的思考,目前为止似乎没有一种方法可以真正完全规避囚徒困境。合作是永恒的话题,背叛也从来不是偶发现象,企业处于一个合作大于背叛的均衡里胜出的可能性更高,不断提升这个均衡中的合作占比是一种可行解,以上这些思考至少有助于提升这样的合作占比。
你学会策略地思考,在人生博弈中扩大胜面——蔡阳光
西方哲学研究物与物之间关系,印度哲学研究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中国哲学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国文化没有形成逻辑科学,对人、物、世界的看法更多来自儒家思想。强调军事博弈、社会治理、外交制衡的兵家、法家、纵横家流派理论发展和流传均受到压制。
博弈论又称对策论、竞赛论或游戏论,用于分析竞争双方的态势与对策及其反应,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些决策的均衡问题。博弈论或者策略思维在中国文化中更多以游戏的方式出现,象棋代表零和博弈、简单策略博弈,围棋代表非零和博弈、复杂策略博弈。
其实我们的生活也都处于不停的博弈之中,每天都将会与形色人种进行博弈,可以说每件事上都存在着博弈的原理在其中。学习博弈,就是与强者争食,为弱者争利,让社会达到公平、公正、和谐。
博弈强调实现个人利益与损失之间的比例最优化,如果每个人都可以利用你所处的环境和所具有的各种资源进行博弈,这样在彼此的博弈中就达到了制衡,所以,学习博弈,也是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均衡彼此利益的一种有效手段。
站在竞争对手的角度来观察这个世界,正确做到这一点来确定你的最佳策略是必不可少的,当然,从别人的角度来观察世界并不容易,我们总喜欢把别人看做与自己一样的人,而不是完全不同的类型。通过博弈论的学习,他要求你设身处地,仔细分析自己如果处在对方的境地,思路有什么变化,哪怕你完全不能同意他们的见解,只有这样,才能选择出最均衡的策略,选择出最佳的策略。
在纯粹冲突的博弈中,参与者需要选择自己的最优策略。而在非纯粹冲突的博弈中,也存在着合作的成分。我们需要运用纳什均衡的原理,做出最佳选择。也就是说,通过有效处理既竞争又协作的关系,参与博弈的双方可以实现双赢。否则,可能导致参与者的两败俱伤。因为一旦陷入囚徒困境,参与方就会设法逃脱,寻求大家一致愿意看到的合作的结果。而非参与方可能更希望看到参与者困在中间无法脱身,以便从中得利。只有做到先合作再竞争,也许才能实现较好的结果。
寻找最佳对策——吴昊
无论是在政治活动、商业运作,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不少难题。面对困境,我们自然会千方百计去寻找最佳的对策,以使自己破解难题,摆脱困境,这便是策略思维。不过,这种思维是原始的、本能的和零散的,所以在许多时候,我们往往凭经验,靠灵感,碰运气去化解危局,或许难题解决了,但却不是最佳方案,为此付出的代价有可能产生新的问题;或许根本就无法破局而最后只能归于命运不济。有没有能帮助人们学会策略的思考,在人生博弈中扩大胜算面这样的书?《策略思维》,让我们去打开最佳对策的门。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关于博弈论的书籍,这本书被称为比较容易上手的博弈论书籍,但依然很多觉得云里雾里,这本书是容易读的也是难读的,容易读的地方是是书中描写了基本都是生活中的案例,难读之处是隐藏在这些案例背后的数学模型,要更深入的了解才能领会这些数学模型。
本书以故事取胜,观其目录也难以发现它的结构。书中描述了一些社会现象,用讲故事的方式介绍一些博弈论的观点,以博弈论的观点解释这些社会现象,并非教程一样有一个金字塔一样的结构树。研究策略性决策过程称为博弈论,愿意为游戏理论,但这个“游戏”涉及的范围很广,从象棋到孩子的抚养,从网球到企业兼并,从广告到军备控制,几乎无所不包。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也一直做出决策,打篮球时候,选择传球还是突破。谈恋爱时,女孩子通过混合策略模糊自己的动机迷惑对手,对男孩子的追求反应含糊其词,因为如果女孩子答应男孩子,男孩子就认为搞定,不会继续追女孩子,女孩就会失去被追的愉悦。如果女孩拒绝,就失去了继续考察男孩的机会。书中还通过反垄断法的现象介绍了囚徒效应,用打网球如何发球的案例介绍不可预测性,通过国会投票的现象介绍投票的策略等。很多看似毫无关系的社会现象也能用同一种博弈论的观点来解释。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几个案例比如,美国和苏联在冷战时期,一步一步将导弹危机升级到世界核战争的边缘,双方互相通过威胁的方式威逼对方,在世界毁灭的前一刻,苏联从古巴撤离了导弹,美国也从土耳其撤离了导弹,通过这个案例介绍了博弈论中的一个观点边缘效应,如何应用边缘效应的策略,如何逃离边缘效应。
正如书中所述,“生活本就是一场一环扣一环的漫长博弈”。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局外人,在生活中都需要东西周围人的一举一动,对自身行为作出有效判断,知道自己作出正确的决策。所以,无论我们在生活中做什么样的决策时,都要时刻记住策略思维。
策略思维告诉我们,其实生活不简单——张富
古人言: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如何让自己在得到某种东西所花费的代价最小,这就是选择的艺术。《策略思维》就是这么一部介绍如何选择的书,把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从博弈论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和论证,并试图从中找到一个最佳的解决办法,从而使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问题,更加明了清楚的认识这个世界。
博弈是指在一定的游戏规则约束下,基于直接相互作用的环境条件,各参与人依靠所掌握的信息,选择各自策略(行动),以实现利益最大化和风险成本最小化的过程,简单说就是人与人之间为了谋取利益而竞争。人生一直就是一个选择与被选择的过程。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过的简简单单,没有太多的勾心斗角和尔虞我诈。可是社会就是那么的复杂,我们想找片净土都是那么的难!要想寻找到自己心目中的梦的终点,就更难了。所以,我们必须去博弈,其实我们也都处于不停的博弈之中,每天都将会与形色人种进行博弈,可以说每件事上都存在着博弈。
从《策略思维》中,我们从小故事中细细品味到了博弈论的真谛,当我们处于优势的时候要先观察对手出牌情况,然后选择最稳妥最有效的策略将优势转化为胜势。当我们受制于人、处于被动地位之时,我们要解放思想,切不可畏手畏脚,运用最大胆、最强势的方式将对手一击致命,争取一举扭转乾坤。
我们要学习博弈知识,利用博弈的思想来武装自己。至少可以让自己在弱者的自救中利益损失最小化。如果你想有一番作为,更应该去学习博弈,与强者争锋争食,努力获取利益的最大化。但是我们如果处于强势的话,就应该网开一面,给弱者一些让步。学习博弈,就是与强者争食,为弱者争利,让社会达到公平、公正、和谐。
生活本身就是一场一环扣一环的漫长博弈。在个人的工作生活、企业等组织的经营管理中、在国家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中,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局外人,都需要迅速处理好大量的信息、都需要洞悉周围人的一举一动,并对自身行为做出有效预判,指导自己做出正确决策,且得到高效执行,使我们个人、组织、国家从中获得关键性的成功。如此,既然无法逃避,那就学好用好博弈论,坦然面对,学会策略地思考,使自己成为一个左右逢源、收放自如、胜券在握的博弈高人,能由细微的动静谋划全局走势,达到“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的境界,进而在人生的博弈中扩大胜面,使我们在生活中能够游刃有余,无论前期遥遥领先还是后期受制于人,只要我们运用博弈论,都会使我们最终一骑绝尘,或者后发制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