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积分:0
开通VIP会员 · 享八大权益
未开通
农小蜂VIP , 您的专属数据定制管家
立即开通
退出登录
起源于中国的抹茶,却在日本得到发扬光大,靠甜品风靡世界
来源:
2017-11-02
1320 阅读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
首页 产业资讯 内容详情

中国茶企常常被拿来和立顿做比较,强调品牌的重要性。


那么中国茶叶可以和什么比较呢?


大概是日本抹茶了吧。


抹茶用途多样,随着“抹茶冰淇淋”、“抹茶蛋糕”等各种抹茶口味甜品的流行,抹茶的知名度在世界范围迅速提升,逐渐成为了受众多年轻人喜爱的主流口味之一。


▲各式各样的抹茶甜品眼花缭乱


但你知道吗?抹茶其实起源于中国。


“遗失”在日本的抹茶文化

 

抹茶起源中国,兴起于隋唐时期,在宋朝时期得到鼎盛发展。

 

宋代人喝茶非常讲究,他们把茶做成茶饼,压得非常紧实,要喝的时候敲一部分下来,现场用石磨来磨制茶粉,也就是把茶饼做成抹茶,然后放在茶盏,就是和一般饭碗差不多大的碗里,然后用茶筅,一种竹子做成的刷子来搅拌,做成一碗抹茶。


这种方法叫做“点茶法”。


点茶法

 

到了明代,贫苦出身的洪武皇帝朱元璋非常看不惯权贵的浮华。


而权贵的浮华中有一样特别显眼,那就是茶道。

 

▲喝抹茶需要用到很多道具,必要道具就是茶筅,茶碗,茶壶,茶勺四种,还有很多杂七杂八的道具(现在日本人茶道用的基本道具就有50多种,而且还是在宋代的基础上简化了)。

 

于是朱元璋一道命令下来,也就是三禁止,禁止大盏,大壶喝茶,禁止使用茶饼,禁止喝抹茶。上到官僚,下到百姓都必须遵守。

 

中国的抹茶在几十年内就很快消失了。

 

但是茶叶还是要喝,于是大家只能喝散茶,这个时候,茶的制作开始转变,泡茶兴起了。对茶进行比抹茶更复杂的杀青,做成散茶,用小壶泡,用酒杯来喝,这就是中国功夫茶的开始。



这种明代兴起的炒青制茶法由于实行海禁,未能及时传入日本。与此同时,唐宋时期传入日本的抹茶,得以保留、继承和发扬光大。

 

抹茶在日本:和咖啡一样成熟的行业

 

曾经,“如何让年轻人爱上茶?”是日本茶界面临的一大难题。


由于点茶非常繁琐,并且花费钱财,所以日本点茶的人不是非常之多。


但是把抹茶用于食品,却是日本人经常干的事情。抹茶在市场上有多种成熟的应用形态,它既可作为食品调味剂,也可回归本真作为茶饮料饮用。


 

1996年哈根达斯在日本推出的抹茶味冰淇淋,2001年星巴克在日本推出的抹茶卡布奇诺。随着这些产品的热销,推动抹茶口味成为主流。

 

抹茶作为典型的亚洲口味,已经深刻影响西方人的味蕾。其中,美国人对抹茶的好感度持续上升,消费了日本茶近一半的出口量,“MATCHA” 这个词被广泛使用。


▲肯德基销售抹茶冰淇淋


如今,抹茶在日本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

 

不仅出现了宇治抹茶、西尾抹茶等著名抹茶品牌,而且抹茶甜品连锁店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业态,比如Nanas Green Tea 是东京年轻人最喜爱的抹茶甜品连锁之一,在全日本拥有 75 家连锁店。


▲日本市场上各种用抹茶口味零食



不是所有的茶叶粉末都是抹茶

 

抹茶从采摘到研磨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工艺。从选择茶树,到遮阴、采摘、蒸青、烘干、切茶、研磨,它的每一个生产环节都有特定的标准。


首先制作抹茶要选择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高的树种,仅采用在每年3月1日至 5月31日之间采摘的“一番茶”制作。



在采摘的前 20 天,还要给茶树遮阴,避免阳光直射。为了最大程度上保留茶叶中的叶绿素,使抹茶呈现翠绿色,采摘后的茶叶还要用蒸汽杀青。

 

抹茶用的茶磨跟我们平时看到的磨豆浆面粉的石磨完全不同,制作极其复杂,运转缓慢耗费人工。



与之相对的是绿茶粉,在味道上可以某种程度代替抹茶,但其原料基本上都是普通的炒青,使用的是金属粉碎机,无一例外的都是瞬间粉碎法。

 

由于抹茶和绿茶粉本质的区别,形成自身的价值的截然不同:在国际市场上,一公斤的绿茶粉售价为1200-1800日币(人民币70-110元/公斤),而每40克的抹茶的售价为1800-12000元日币(人民币105-700元),相差几十上百倍。

 

 

有人说,要把抹茶带回中国


但我关心的是,中国茶里能否出现下一个“抹茶”呢?

 

由于随着星巴克、麦当劳在中国陆续推出“抹茶口味”产品,抹茶在中国流行,需求量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不少国人也把抹茶生产线引回了中国,并做得风生水起。但说到抹茶,大家第一个联想到的还是日本。


其实日本的茶叶品类是非常单一的,远远不及中国丰富。



日本茶叶市场97%以上属于绿茶,抹茶也是其中一种。但是日本对抹茶这个产品开发的深度,却远远超过了中国任何一种茶。无论是作为茶道饮用的,还是作为化妆品、保健品、食品添加剂,抹茶可以渗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比同样是茶的再加工品、近年火起来的小青柑,口味受到认可,保健功效符合当下潮流,却没有见到其衍生产品。

 

为什么?

 

因为种茶的人大多只想着卖茶。

 

这种思维无可厚非,但过于拘泥于产品本身,往往会忽略它在其他方面的价值。


抹茶就是这样一个,在“茶”本身以外的食品领域大放异彩的例子。同样的例子还有之前新农堂报道过的迷你胡萝卜,把原本摆在生鲜区当成农产品卖的胡萝卜,变成了零食货架上的babycarrots,风靡欧美。


跳出农业看农业,也许你就会发现不一样的价值。


推荐内容
富碳农业:二氧化碳掀起一场“绿色革命”!
2018-02-11
全面解读无人机在农业中的各种应用
2018-02-02
农产品为什么很难做出品牌?
2018-01-17
如何实现“精准扶贫”的可持续性
2018-01-17
漫谈|为什么城里水果卖那么贵,乡下果农的水果便宜却常滞销?
2018-01-16
做好乡村旅游必须知道的五大客源、九大模式!
2018-01-16
2018年合作社优惠政策:搞合作社能补贴多少钱?
2018-01-16
都在说“佛系”,你知道“佛系”院子景观是什么样子吗?
2018-01-16
一篇文章告诉你,2018年农业致富之路在哪?
2018-01-10
《 2018年农业 5 大趋势》
2018-01-08
关注我们
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微信:nxf365
反馈建议
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