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的概念最早是在2016年的杭州《G20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提出:数字经济是指以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在2019年10月,中央在19届4中全会上首次提出数据是一种生产要素,明确要求“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虽然只有一句话,却是一字千钧!这将推动形成一种全新的要素市场——数据要素市场,也将为数据驱动的数字经济发展开启新的篇章。
生产要素(FactorsofProduction)是经济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指进行社会生产经营活动时所需要的各种基本要素,如土地、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有两个基本含义:第一,生产要素都能为经济增长作出贡献。第二,生产要素都能参与收入分配。因而,都能建立起“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要素市场化机制。数字经济最大的不同是数据做为新生产要素的加入,跟技术、资本作做为生产要素的加入推动了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变一样,数据新生产要素的加入必将带来新一轮的产业结构变化与产业格局的重组。
2018-2020年,数据驱动的全球数字经济年复合增长率为41.8%,2021福布斯富豪榜前20位,有9位来自数字经济领域。可以看出,数据具有经济和社会价值,能为经济增长作出巨大贡献,数据也能为其拥有者带来财富,也能以某种方式参与收入分配,因此,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但数据和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传统的生产要素又有着本质的区别,传统生产要素的具有稀缺性、不可重复性、排他性的特点。但数据生产要素天生要求多边性、共享性,并且可以重复利用,数据对经济增长作出贡献以及参与收入分配的机制还不成熟,尚属于探索阶段。
这里简要对数据如何对农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及参与收入分配机制进行探讨,试图从一个侧面窥探以数据为核心要素的新经济形式。
数据如何对农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数据如何对农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至少应该从农业产业端及监管与服务端两个方面探讨。在农业产业端,数据通过与农产品的产、供、销各个环节融合,通过数据驱动的农产品供应链及价值链升级对农业经济增长做出贡献。首先是数据驱动的农业生产,通过数据驱动的标准化种植管理,降低种植管理难度,提升农产品商品化率;其次是数据驱动的供应链管理,通过数据驱动的供应链协同管理提升供需匹配能力,优化供应链资源配置,提升供应链效率、降低供应链成本;再者是数据驱动的销售管理,通过数据支持的品牌及渠道优化运营,提升品牌产品溢价,提升渠道准投放能力,降低渠道成本等。
在农业监管及服务端,数据通过提升政策投放的精准性及服务在线化对农业经济做出贡献。数据驱动的决策:数据化决策提升政策靶向性及产业配套能力,降低监管难度;同时通过数据支持的金融、农事服务、科技等能力建设及整合,实现服务在线化,提升服务的可获得性及覆盖度、降低综合成本。
数据场景化应用是数据要素对农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核心,唯恒自2016年成立并一直围绕如何让数据要素价值化、如何让数据服务农业开展产品及解决方案创新,致力于通过数智化的产品服务创新推动农业产业升级。随着唯恒农小蜂数智云等产品的逐步完善,将会有更多数据要素价值化的场景化实践案例落地。
数据要素的收入分配机制?
在探讨数据要素收入分配机制前,我们首先看一下传统土地、劳动力等要素的粗略分配方式:土地要素提供者能通过地租来参与收入分配;劳动力要素提供者能通过工资来参与收入分配;资本要素提供者能通过利息等来参与收入分配;技术要素提供者能通过技术专利费等参与收入分配;
类似的,我们可以粗略的定义数据要素的收入分配机制:数据要素提供者通过数据使用费等来参与收入分配。但数据要素天生的多边性、共享性、可重复利用性的特点,导致了实操中的各种问题,例如个人在使用淘宝、滴滴等平台所形成的数据所有权问题?政府投资建设的大数据等平台是否应该收费,如何收费?个人数据隐私保护及公共数据安全等等问题,这些问题也在制约着数据要素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数据要素价值化,路漫漫其修远兮,新生产要素的加入必然会带来生产模式的变化,生产模式的变化是生产要素、需求与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数据要素的加入不会仅仅只是数据应用到传统管理中,它未来必将是一种生产方式、思维方式的变革,是融入到社会方方面面血液的变革,这个变革的过程会很缓慢、很坎坷,但必将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