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号文件”是中央每年发布的第一份文件,通常在年初发布。细数改革开放以来的多份中央一号文件,其中以“三农”为主题的共有24个,“三农”问题在我国“重中之重”的地位不断凸显,“中央一号文件”也逐渐成为中共中央、国务院重视三农问题的专有名词。
1982年1月,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肯定包产到户等各种生产责任制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1982年至1986年,中共中央就“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依次发出《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关于1984年农村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关于1986年农村工作的部署》5个“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
世纪之交,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进入了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从长期短缺到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的新阶段。时隔18年(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主题重回“三农”,到2022年,已连续19年聚焦“农业、农村和农民”相关问题。
通过对2004~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进行分词处理,将正文内容中连续的汉字序列按照一定的规范重新组合成词序列并进行频数统计,剔除“和、的、在”等停止词后,结果显示:“农业、农村和农民”等与“三农”问题直接关联的词序列常年位列“中央一号文件”高频词Top10,其中,“农村”一词在历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着墨比重相对最高。与往年相比,“开展”、“实施”二词于2022年首次位列“中央一号文件”高频词Top10;自2018年提出“乡村振兴”后,“乡村”、“振兴”相关词汇出现频率逐年走高,2022年,“乡村”一词强调次数已位居“中央一号文件”高频词Top1。
本文基于农小蜂“涉农政策”服务在运营过程中积累的2004~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政策脉络及内容趋势,关联“数据检索”服务在运营过程中积累的粮食产业相关数据,从关键词、举措框架、关联数据等角度进行要点解读,为从事农业产业链上下游(科研、育种、种植、加工、仓储、包装、保鲜、运输、销售等活动)的企业和单位从中挖掘出可实施的项目、为客户提供更加精准的解决方案、拓展业务领域提供参考。
核心观点 CORE OPINIONS
1. “中央一号文件”是中央每年发布的第一份文件,1982年至今,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共有24个,其中,1982年~1986年连续强调了5年,2004年~2022年连续强调了19年。“脱贫攻坚”、“粮食安全”、“乡村振兴”这些词在中国被广为人知,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中央一号文件”的推动。到现在,“中央一号文件”已经成了中共中央、国务院重视三农问题的重要标签。
2. 从关注趋势来看,乡村携带着中华文明的基因,隐藏着中国文明演化的原动力,近24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侧重点由1982年的“正式承认包产到户合法”到2022年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既反应了我国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也反应了国家层面政策举措的优化升级以及农民、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与进步。同时,也为农业未来的升级迭代由“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到“把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结合起来”再到“互联网+”的“社会化生态农业”给出了思路。
3. 从政策举措来看,202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相比往年有个最大的不同,就是除了有指导精神,还给出了非常具体的执行办法。与此同时,国家不再局限于用往年的思路解决新的问题,而是倾向于把有限而宝贵的关键资源投入到真正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上。同时鼓励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企业、农民群众从思想和行动上不断优化升级发展策略,强化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

